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论民族民间舞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课堂总结
 

论民族民间舞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课堂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3:58 影响了:

  摘要:民族民间舞课堂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不同民族的风格特点。着重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课堂教学 想象力
  
  民族民间舞蹈都具有各自鲜明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征。因此,也就具有不同的风格,形态及动律特点。在舞蹈中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生不可能直接感知。而一般程式化的讲解和语言、身体的传授不容易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各个民族的风格特点。这需要借助边缘学科,通过音乐、动作,结合平时所学的经验,凭借想象去补充认识动态美。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不单纯是学动作、组合,还要试图去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准确表达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内涵的方法。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却经常忽略了这一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上课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让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索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一、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我国有众多的民族,使得民间舞本身就给人们提供了无限发展与想象的空间。可是,常常有些学生不善于想象,他们认为舞蹈只需要动作协调、规范、准确就可以,所以做出的动作总显得机械、呆板、没有特色及风格性,以至于跳了好久都不能让观赏者明白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例如,鲜族舞中“鹤步”、“鹤飞翔”等动作让人联想到鲜族人崇拜的仙鹤,所以在完成“鹤步”这个动作的时候,启发学生明白鲜族舞的手型就如飘拂的翠柳,脚下如仙鹤般悠迈。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帮助完成好鹤步这个动作,使整个动作体现出一种平稳细腻、庄重大气、潇洒刚毅的特征。其实,动作就是模拟鹤的自然形态,通过内在与外在的融合展示出仙鹤典雅、飘逸、潇洒的风韵。舞蹈不光是身体高尚的表现,还有高尚精神思想的体现。鲜族舞蹈的表现非常高雅,使得舞蹈本身的魅力更具可视性。
  又如,胶州秧歌中最常见的丁子拧步,是由脚下的拧动,使膝盖转动,带动腰部扭动,来形成自下而上的三道弯儿。脚下的拧动,强调的是主力腿的脚掌追动力腿的脚跟,强调的是碾劲儿,膝部的转动要求主力腿的膝盖追动力腿的膝盖,并且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动势,强调的是钻碾劲儿,腰部的扭动强调的是对抗力,双膝往右拧,腰往左回,双膝往左拧,腰往右回,主力腿的膝盖往下衬,主力腿的腰相应要往上提。这样有一个交叉的对抗力,对抗力需要韧劲儿和抻劲儿来完成。这样的讲解很详细,但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跳丁子拧步的时候找一找平时拧衣服的感觉,把自己想像成被拧的衣服,这种对抗的感觉以及动态中的“三道弯”就不难把握了。
  再如,傣族舞蹈,傣族的勾踢步:动力腿勾脚,脚跟向上主动踢,快起慢落,落地要轻,主力腿屈伸,屈伸时不要向前跪,动力腿落地时双腿继续蹲,保持屈膝动律的内在韧性。傣族人的身高普遍偏低,身材娇小玲珑。生活中喜欢穿着一种筒裙,筒裙长到脚裸,高齐腰,紧裹着下身。由于筒裙的开口不大,所以人们在行动时,只能小幅度运动,又由于筒裙长及脚裸,穿着的人每走一步路都要用脚跟向后上方踢一下才不会在脚落下的时候踩到裙子,在跳后踢步的时候,学生要感觉每走一步都能把长筒裙撩起,就像平静的河水掀起小浪花一样。
  在舞蹈中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他们的感觉和想象更深刻更直接地体会到各个民族的风格特点。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接受能力快,做出的舞蹈动作也更美,更富有韵味。通过想象力可以在学生记忆的同时,进一步吸收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把握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的积极性
  学习的主动性是影响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个内在动力。在我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示范法和讲授法。过程中通常是练习、讲授,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至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少互动,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其游牧生活,表达他们的美好情感。蒙古族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节奏欢快,突出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豪放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的性格体现是勇敢、直爽、热情。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精神气质和基本形象,通过这种情感、运气、形态、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反映在舞蹈中,应折射出豪迈的气质。如双臂延伸动作象征他们所神往的大雁,坦荡的性格和宽阔的胸怀;肩部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做动作时,要不时地提醒学生对形象进行想象,动作要舒展、欢快,情绪上要热情奔放。通过学生的想象,动作也符合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在民间舞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学习各种形态的动作。相应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自觉主动地想象,服务于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
  三、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舞蹈是用身体语言去诠释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中国民间舞的教学中,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模仿,忽略让学生动脑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些年青的舞蹈演员常被人讥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所指的恐怕就是想象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个缺乏想象力的舞蹈演员,她通过辛勤的劳动能够很精细的去复制现成的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但她却不能表现出各种风格的民间舞蹈,更不能在民间舞蹈艺术上有所创新和发现。
  如果舞蹈教学中只是单纯训练学生的技术能力,而缺乏想象力的启发教育,必然会产生从技术到技术,从形式到形式的呆板、贫乏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民族民间舞,如果不能从心里了解感受各个民族,就不能正确把握好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当学生真正参加实践的时候才发现,跳民族民间舞需要的不仅是一种表演的动作技能,而是表演一种技能的思维方式。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智能潜力,通过教学改革更新思想,给学生更多思维想象和创造空间,使民族舞蹈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文瑞.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文艺研究,1994,(6).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