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初中男生礼物喜爱排行_让作业成为学生喜爱的礼物
 

初中男生礼物喜爱排行_让作业成为学生喜爱的礼物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3:07 影响了: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师生教与学信息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形成了学生厌烦、教师头痛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设计语文作业,使学生愿做乐做,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本人就新课程教学要求,谈谈语文作业设计时应把握好的四个“度”。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作业有“温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设计作业要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做文章。教师没计的作业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使学生做作业能持续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中,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以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作业设计为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喜欢月亮、喜欢望月怀想的同学,我就以“与月亮对话”为话题让学生尽情释放:喜欢绘画的,就让他们以“月下的李白”为题作画,把他们对诗意的理解融进画中。喜欢表演的同学,我就先详细介绍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遭贬后生活潦倒、孤独郁闷不得志的情况下写的),学生联想高力士等小人及李白的个性,表演“此时的李白”,通过学生自编自演,极大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喜欢古诗的同学,就让他们课外查资料,比较李白、庄子、苏东坡、陶渊明的异同。这样不仅学生的兴趣来了,个性张扬了,语文与他们的生活也贴近了。
  学习了《秦风・蒹葭》 《秦风・无衣》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这种表现技巧的作用,我布置了一道作业:以你喜欢的某一首歌词为例,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这项作业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一是所选的歌词各不相同,以新歌流行歌为主,也有一些老歌;二是理解程度参差不齐,但绝不雷同。有位女生选《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她这样写道: “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假如幸福你就跺跺脚”,这两句歌词曲调欢快,反复咏唱,加上拍手、跺脚的动作,让我们觉得这幸福由内心向外涌出,以至于幸福得手舞足蹈,体现了幸福同享的和谐与快乐,这首歌节奏感强,一学就会。还有同学以《洗唰唰》 《两只蝴蝶》 《月亮代表我的心》 环留》 做轻松》为例谈体会。学生做这项作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喜欢。既唱了歌,又完成了作业,也算得上一种快乐学习吧。
  
  二尊重差异。使作业设计有“梯度”
  
  泰戈尔说过: “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展性教育理论也认为: “差异是一种资源。”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作业设计必须对不同水平学生有所区别,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学完《荷塘月色》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摘录四至五个形容词,将它们连成一段话,不少于30个字。2鉴赏文中两个通感修辞的妙处。3请摘录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各一首,并写一篇100字左右的鉴赏文。4仿照课文,写一篇以“心灵中的荷塘”为话题的文章。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有教师教完《长亭送别》一文后,布置了这样几个层次的作业:1摘抄课文的重点词语及成语并解释。2摘抄课文中的经典曲词并背诵四支曲子。3选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把它改写成现代诗歌。要求尽量保留原作的意境,借鉴原作的表现手法。4收集古诗词中“悲秋”的作品,进一步研究古典诗词中“悲秋”现象,写成一篇研究性小论文。5课外阅读《西厢记》全剧,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范围,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的火花。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贴近生活,加大实践性作业的“力度”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收看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影片,学写故事和影评;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查阅资料,对历史或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小论文……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学习《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时,我布置作业:你能否从外国(或外民族)传入的一种文化现象,(譬如可就肯德基、“日潮韩流”等),从文化角度作一调查分析?我请同学们以大组为单位,就“日潮韩流”现象进行小调查。同学们设计了问卷调查表,采访了同学、教师、家长,统计了数据,得出了调查结论,并相互交流。其中郑维强小组的《日韩文化对当今青少年的影响》、王惠民小组的《高中生“哈日哈韩”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张东林小组的《由“哈韩哈日”引发的文化斗争》,观点明确,采访面广,数据详实,分析有力,比较客观地反映出青少年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并能指出同学们思想意识上的缺失,给当今文化建设提 出了建设性意见,显示出一代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些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这样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探索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立足文本,把握拓展性作业的“尺度”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有些内容无法直接在课文中体现出来,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是非常重要的,于是笔者就以拓展性作业的形式把它们展现出来。这类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把学生从课本学习引向课外拓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比如学完馒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我让学生阅读《欧洲人的一张菜单》,并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论说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习了《荷塘月色》,我让学生将读本中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与之比较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学习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让学生读庞进的《天地苍茫一根骨》和张曼菱的《择生与择死》等文章,组织学生写《“士可杀,不可辱”之我见》的练笔;学习李煜的《浪淘沙令》、李清照的《声声慢》后,分别让学生读石毅霖的《暗夜的流星》、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等文章,再加上拓展性的诗词阅读,组织学生写练笔“走近×××”。在练笔交流课上,我将好的作品打印出来贴在班上进行交流传看,这样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拓展训练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拓展不能随意和无度。教师要把握好拓展的尺度,这个度就是要从教材文本出发。文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着拓展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既然拓展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它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那么拓展的内容也必须围绕文本重点来进行。
  教学司马迁《渔父》这篇课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屈原和渔父二人的人物形象分析上。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凸显屈原和渔父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同学们对屈原这个人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我印发了《屈原列传》;为了让学生对屈原这个人物形象有更准确的把握,我又联系前面所学的历史人物司马迁:他与屈原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以死明志:一个忍辱而生、以生践志。我又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设想某一天屈原与司马迁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展开想象,安排情节,设计对话,写一个短剧。这样的延伸既是对前面刚刚学过的内容的检测,又是文本所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在对比中对两个历史人物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总之,合理适量的作业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业设计应把握好上述四个“度”,使作业形式多样,高质,有效,富有启发性。这样的作业才符合新课程精神,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当作业跳出了“题海战术”的误区,撕开了一成不变的枯燥冷漠的面孔,变成了展示个性、激励自信、沟通情感的载体时,作业也就成了学生喜爱的礼物,有谁会拒绝这样的礼物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