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朗读】 在线朗读器
 

【朗读】 在线朗读器

发布时间:2019-02-03 04:01:12 影响了: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古人学习很重视诵读,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大诗人白居易有“口舌成疮”的苦练,韩愈有“口不绝吟”的心得。荀子在《劝学》中提倡:“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可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对古人读书方法中某些弊病的批判,作为“死记硬背”代名词的“熟读成诵”也一同被批判、被丢弃。为了“教改”,为了“启发式教学”,甚至为了“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接二连三地提问题,学生七嘴八舌地答问题。此教法表面热闹,其实课后学生脑袋里空空如也。语文界泰斗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教育思想向传统探求经验,很有必要。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得失》中说: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的建议,正是遵循语文教育大师们的上述观点提出的。颁发新“课标”,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倡导归真返璞,朗读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最重要的途径。朗读的过程是学生一边读一边揣摩的过程,读到烂熟于胸的程度时,文章中使用的词汇、句式、表达方法就能被读者消化、吸收,最后添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门,久远不忘。”像这些“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无不蕴含着语文教学中强调“读”这一客观规律。
  在近几年的朗读教学尝试中,我认为最有效的朗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1)教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教师在语音、停顿、语速、语调等方面做具体而科学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努力将自己精湛的思维品质在语感能力中加以表现和运用,感受语言在各环境中的不同意境。如教《最后一课》的高潮部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读这句时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教师点拨和引导虽然是“点水蜻蜒款款飞”,但学生的思想感情就是在这么一“点”后而泛起波澜,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引领他们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析读――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分析。叶圣陶先生说过: “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是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能随便对付……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认真揣摩文字表达,深刻领悟语言内蕴,是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认真品味,应当依凭文中的字、词、句,以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揭示语言的结构美,“在胸中细加比较”,使其对所学文章获得整体的美的感知,在朗读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朱自清《春》中之春雨图:“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简单数语,就把春雨的形象描绘得鲜活可见! “牛毛”,从数量和质地上写出了春雨之稠、之柔;“花针”,从情韵和观感上写出了春雨之亮、之美;“细丝”从长度和形态上写出了春雨之细、之绵。原本寻常的春雨,在作者多角度、多视角的描绘下,显得是那样的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精妙之处,引导学生多思忖感知,从语言形象中得到美的熏陶。
  (3)品读――赏析式地读。这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的方式。所谓“美读”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充分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例如,《背影》抒发的是浓浓亲情,朗读的基调应当是舒缓深沉;经过反复地吟诵、咀嚼,使学生真正读懂这是“背影”中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深厚真挚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深深内疚和感激之情:是有声的语言使学生感悟到蕴藏着的“深情”,是有声的语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体验。《秋天》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热爱的心声,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朗读时要把握韵律,力求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爸爸的花儿落了》描写细腻,曲折传神,朗读时要以声传情,读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体现人情美。这款款深情,唯有用心领悟、用心朗读,方能体味其中之妙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作者之情,再现作者的语气语调,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产生鲜明而强烈的美感,形成审美情感的共鸣。
  (4)辨读――在辨析之中朗读。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词教学。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学文言文比较吃力,对文言文中词句的理解要在朗读中辨析才能领会。如《马说》中的五个“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表肯定语气;“食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也”表句中停顿;“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表反问语气;“其真不只马也”中的“也”表感叹语气;“不以千里称也” 中的“也”表陈述语气。
  (5)昕读――重点突出配乐诵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如指导朗读《金色花》时,边读课文,边播放《懂你》,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爱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情感。
  (6)赛读――用“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朗读教学。赛读教学也可利用第二课堂进行,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受锻炼。如读报竞赛、讲故事竞赛、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及演剧等都是很好的朗读活动。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活动中人情入境,表现自我。这类活动,可使学生感到其乐无穷,得益终生。
  (7)想读――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核心。通过想象,可以让纸上的形象在脑子里活起来,进而展现意境。朗读便为学生创造想象起了桥梁作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作者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要朗读得好并不容易。这是“我”的两句话,“‘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要读得好,就要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设身处地地想想“我”当时的心情,想想“我”的感受,那黑暗、那恐惧,使我急得要哭出来!这就要带着哭腔来读。待父亲一番指点鼓励后,“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这“看见了”三个字,心情有了变化,但是恐惧感并未完全摆脱,要念得有分寸。在体验与回味中,学生仿佛找到了童年时那个淘气的自己,朗读自然是惟妙睢肖,耐人寻味。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展现的画面进行想象、补充、增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具体的场景情境,形成新的意境,并体验作者融会在具体形象画面中的思想感情,与之共鸣。
  (8)分读――分角色朗读。这种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就应用分角色来朗读,可请七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分别朗读童话中七位人物的语言,使学生进人情境。了解文章真谛。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晓解“读”的要义,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亟待探究的焦点。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教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彩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