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中国天文年历的前世今生】美国的前世今生
 

【中国天文年历的前世今生】美国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9-02-14 03:47:02 影响了:

  说起天文年历在中国的身世,那真可谓家世悠久,血统高贵。   据《周礼》记载,周代有天子向诸侯“颁告朔”之礼,所谓“颁告朔”,就是告诉诸侯“朔”在哪一天,这可以视为天文年历的滥觞――因为“朔”仍是今天的天文年历中的内容之一。而与包括日月及各大行星及基本恒星方位数据、日月交食、行星动态、日月出没、晨昏蒙影、常用天文数据资料等等内容的现代天文年历相比,清代钦天监编算的《七政躔度经纬历》也算得上天文年历的雏形。
  诸侯接受“颁告朔”,就意味着遵用周天子所颁布的历法,也就是奉周天子的“正朔”,这是承认周天子宗主权的一种象征性行为。这种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行为,在中国至少延续了3000年之久。在政权分裂或异族入侵的时代,奉谁家的“正朔”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而当中国强盛时,向周边国家“颁赐”历法,又成为确认、宣示中国宗主权的重要行为。
  但是天文年历在中国的现代化却又命途多舛。说起来,中国编算现代天文年历比苏联还早。然而在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此事却总和政治纠缠在一起。
  1911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改用阳历令》。改用当时世界已经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当然是符合科学的。然而立国的第一条政令就是改历法,这本身就是中国几千年政治观念的不自觉的延续――新朝建立,改历法,定正朔,象征着日月重光,乾坤再造。让历法承载政治重任的传统旧观念,在新时代将以科学的名义继续发生着影响。
  中华民国的“中央观象台”,曾出版过1915年和1917年的《观象岁书》,接着在军阀战乱中,此事无疾而终,停顿了十几年。直到1930年才由“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开始了比较正式的天文年历编算工作。没想到此时却爆发了长达两年的高层争论,而争论的焦点,竟是在今天看来几乎属于鸡毛蒜皮的细节――要不要在新的天文年历中注出日干支和朔、望、上下弦等月相!
  在要不要注出日干支和月相的问题上,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意见是“朔望弦为废历遗留之名词,若继续沿用,则一般囿守旧习之愚民,势依此推算废历,同时作宣传反对厉行国历之口实”,所以要求在年历中废除。但是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月相是各国年历中都刊载的内容,应该注出。他们反驳说:“想中央厉行国历,原为实现总理崇尚大同之至意,自不应使中国历书在世界上独为无朔望可查之畸形历书。”而教育部官员原先主张在年历中废除日干支,不料“本部长官颇不以为然”,认为干支纪日“与考据有益,与迷信无关,多备一格,有利无弊”。各种意见争论不休,最终似乎是天文学家的意见稍占上风。
  当时清朝的“皇历”早已废弃,但是由于民国政府未能按年编印新历,民间仍有沿用旧时历法或根据旧法自行编算者,这些旧历都被天文学家们称为“废历”,认为应坚决扫除。但是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年历编算工作,时断时续,从1930年至1941年只编了7年,此后又告中断,直到1948年才又恢复。1948年的年历已经相当完备,却没有费用付印,后来靠空军总部、海军总部和交通部分担费用,才得以印刷。1949年的年历已经编好,竟要依靠7个中央衙门分担费用才得付印,但是印到一半,蒋家王朝覆灭,印刷厂倒闭,这年的年历最终也未能出版。
  从1950年起,中国的天文年历才算走上正轨,由紫金山天文台每年编算出版。从1969年起正式出版《中国天文年历》及其测绘专用版,此外还有《航海天文年历》和《航空天文年历》。1977年起又由紫金山天文台与北京天文馆合作编印《天文普及年历》,专供普及天文知识及指导业余爱好者观测之用。
  至此,中国天文年历上基本完成了与国际的接轨。1043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