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梦见骑牛背上_骑在牛背上放牧
 

梦见骑牛背上_骑在牛背上放牧

发布时间:2019-06-20 04:05:00 影响了: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引下,我们的课程标准也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作为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的许多以“自主学习”名义所上的音乐课来看,总觉得教师在理解“自主学习”这一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那么“自主学习”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该如何更加合理的体现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日常的教学中本人做了许多相关的实践探究,现将一些实践与思考做一个小结,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材重组;自主提问;异步性
  一、“自主学习” 的理论精要
  自主学习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这其中至少包括了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结构主义”理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探索和发现应得出的结论和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学科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觉且主动的思想者);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具有创造力并能适应时代变迁);“元认知”理论(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真正做到主体化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主题地位)。从以上几个理论的核心要义来解释自主学习理论,我觉得至少应该包含自主需要、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建构和自我发展,这才是自主学习理论的精要所在。
  二、“自主学习”的深度思考
  基于前面所讲的有关“自主学习”理论的精要,结合各位理论大师对“自主”的认识与阐述,再和我们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做一个简单的类比,特别是在研读过郭声健教授的《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一书后,笔者对于我们目前所提倡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出了深度思考:
  1.教学内容谁在做主
  这个问题看似很普通但却非常有思考价值。仔细想想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我们的教材几乎如出一辙,教学内容也几近千篇一律,教师上课的内容除了教材还是教材,教材就是教师心目中的唯一。但问题是教材代表了谁的意愿?教材上的内容是不是受教育者必须且唯一要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考虑过受教育者的“自我需要”与“自我构建”?
  2.教学目标谁做主
  关于教学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首先是教辅用书给使用教材的教师们头上套上了一个“紧箍咒”,于是教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照搬教材编写者的意愿,只要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几乎看不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师在给自己的教学定位目标时也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目标的定位是否达到学生“自主”?是否关注了学生的“自我需求”与“自我发展”?是否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异步性”?
  3.问题设计谁做主
  我们教学服务的对象是谁?他们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感受一样吗?面对同一首音乐作品他们发现的问题以及兴趣点一样吗?教师的问题设计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需要还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目前我们大部分教师对“让学生参与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停留在让学生听、让学生唱、让学生讨论之类的活动上,这些做法在音乐课堂上其实还是比较非常表面化的,笔者认为真正的深度参与教学应该是能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让学生成为教学设计(内容选定、目标确立、问题设计等)的参与者。
  三、“自主学习”的大胆实践
  从以上关于“自主学习”理论的认识和目前教学活动中与“自主学习”有驳的教学行为的反思中,笔者觉得要真正的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性和能动性,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全过程的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问题的设计中去,让学生做教学过程的管理者。
  1.学生参与教学选材——教材只是个例子
  要让“自主学习”的精神在音乐课堂上真正实现,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在让学生参与进来之前,教师应该对这样的做法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教材不是唯一,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更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教材对于学习个体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而言,它只是一个例子。
  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我曾在我的教学中做过这样的尝试。当新生入学时,音乐课上我并不急于教授新的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目录,让学生发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以及教学内容的内在关联,然后让学生选出八到十个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课题,在教学活动中就以这些课题展开进行教学。除了选出教材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外,我还让学生在经过相互讨论后写出教材之外的自己比较喜欢、比较关心的音乐课题,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几乎所有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上显得非常积极主动,也提出了非常好的音乐课题。比如高一(2)班就有好多学生希望了解“侗族大歌”;高一(5)班大约有一半的人非常希望了解“流行音乐”等等。
  其实这两项工作所收获的两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可以看做是教材内容和校本教材的完美结合,这样的作法即尊重了教材,又创造性的发挥了学生在“自我需求”方面的能动性,两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以及他们自身对事物了解的“异步”性,很好的照顾到了学习个体之间的个体差异。
  2.学生参与问题设计——骑在牛背上放牧
  水墨画大师李可染的大作《犟牛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画面表现的是牛与牧童的对抗,在感叹于李可染精湛的画技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教学的思考:我们的音乐教学又何尝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对抗呢?明明是学生不敢兴趣的话题和作品,我们却非得一个劲儿的塞给学生,这样作法与《犟牛图》中的牧童有何异样?牧童为什么不把手中的鼻绳扔掉骑在牛背上放牧?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聪明的教师就应该成为骑在牛背上放牧的牧童,让学生和牛一样“自由觅食”。
  对于每一首音乐作品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认识,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问题设计和问题交流时充分估计学生的感受呢?针对这一现象,我作出了以下两种实践:首先,在备课设计问题之初我摒弃以往“教师为主”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产生兴趣。比如在教授《芬兰颂》一课时开始采用的问题设计均是以我为主,但课堂教学气氛却相当沉寂,于是我开始重新考虑:围绕着这首作品罗列出了诸如“作品的题材”、“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芬兰的人文风情”、“音乐是如何对芬兰进行歌颂的”、“你最喜欢作品的那一部分”等等近20个问题,让学生听完音乐后自主选择他们想了解的问题来进行交流和讲解,实践下来发现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在备课之初我就查阅大量和作品有关的资料,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问题全部熟记于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教学。当我把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后,我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列举关于作品他们所感兴趣的和想要了解的问题,然后我再根据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比如在欣赏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时提出的问题也是各式各样的。比如有想知道“为什么叫幻想交响曲”的,有想知道“标题音乐的标题与音乐内容究竟有什么关系”的,有想了解柏辽兹生平的,也有学生提出“柏辽兹和斯密荪小姐有没有结婚”等等,当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实际已经让学生对作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了,那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自然而然达到了。
  通过以上大胆的实践我发现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去做骑在牛背上放牧的牧童,不要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要以自己的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高明的教育者应当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在满足自身需要下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才能切实调动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与主动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