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发布时间:2019-01-14 04:43:09 影响了:

   [摘要]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养成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着眼点。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精心设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问题 问题意识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研究心理认知规律,合理创设问题情景,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要问在有疑之处。“疑”就是对某个问题学生急于要了解它,但用已学知识或在现有思维基础上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现象。“疑”是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内驱力,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能破坏学生心理上的平衡,促使学生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的及时改变,并重新组成认知行为的心理系统,保证认知探索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时,学生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可在精神上极大地获得满足,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教师设计的问题就非常符合“最近发展区”,例如,在《浮力》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知道软木塞压入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去探究在水中下沉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这个问题是可实现的,不超越学生的能力范围,同时也不是学生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准确答案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我们在教学中,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3.问题要有启发性。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问题意识。启发性问题要有足够的条件,难度要落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内,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完机械效率,解决以下这道例题:工人利用如图的滑轮组,将重4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25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因为学生在求解第二小问时,常把两次机械效率当作相同,从而得出错误答案。对此,我先设计提问“影响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意识到两次的机械效率是不同的,但如何求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此,我又设计了“如何求出此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接着设计“如何求出第二次绳上的拉力?”有了这几个问题作为阶梯,相信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出第二次的总功。
  二、老师要善于营造“提问题”的氛围
  1.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老师按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忽视或简单否定学生提出的不在老师“圈内”的想法,一味地让学生站在老师划好的“圈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不合老师想法的答案就认为是“瞎说”,学生哪还敢轻易提出问题,出现异端,只好“围着”老师转,安安静静地听,老师有“问”,学生才有“答”,而且答案最好跟老师的一致;老师不“问”,学生应乘乘地听。如此时间一长,学生就没了求异思维、求新思维,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被扼杀。我曾听过某位初中物理教师的几节随堂课。讲台上,老师滔滔不绝,讲台下,鸦雀无声,等到概念或原理从头至尾由教师自问自答地讲完了,再来“听懂了吗”“是这样吗”之类的“问”,这样满堂灌的教学,给学生思维空间几乎不留任何余地,学生几乎成了填充知识的容器。可想而知,要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随后的办法只能是靠课后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使学生成了一部解答练习的机器。
  2.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总希望学生在听完自己对知识的仔细解剖后,能够精确完整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才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总算没有白讲”,而往往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独立的个体。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也有权知道自己回答问题是“对”或“错”的理由,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释疑。尤其是当学生回答出“不合理”或“错误”的结论时,更应耐心解释和加以引导。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问的能力,更严重的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对于不善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应鼓励他的勇气,对好问而又抓不住要点的学生,则要耐心引导。要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与可贵的表现,教师或以颀赏的眼光、或以赞赏的话语、或以满意的点头、或以会意的微笑、或以亲热的手势,呵护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更要把微笑、趣味、幽默和竞争第一带进课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整个课堂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4.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这样的情况:个别学生思维反应比较快,比如,在老师刚提完问题时,他(她)就会不加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干扰其他同学的思维,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当面指责这样的学生,我认为这样不好,因为有可能就此让某些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不再敢踊跃提问。所以,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私下与之交流,既鼓励他(她)在课堂上勇于提问,带动部分不爱“吭声”的同学,又积极引导他(她)善于思维和提问。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应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老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样有利于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究问题的热情更加高涨。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也不是光靠某个老师的努力就能独立完成,因为现代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需要老师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