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困境的思考】突破困境的近义词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困境的思考】突破困境的近义词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2:09 影响了: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基础教育在人口众多、面积广大的农村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为此,笔者就农村义务教育存在质量困境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质量困境 原因分析
  
  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到民生利益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基础教育在人口众多、面积广大的农村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仍在困境中缓慢前行。现将农村义务教育存在质量困境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首先,是教育投资的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倾向,教育政策优先甚至只反映城市人的利益,他们凭着政治上的优势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利益。从教育投入的结果来看,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很小。应当切实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以真正落实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为尽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农村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设施简陋,图书器材严重不足。并且在农村这些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又低,实际起作用的效率就更小了。再者,农村师资力量较差,教师的结构分配不合理,从教师的结构来看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大多数农村学校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基本没有专业教师,教师大多身兼数职。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与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加之农村学校的管理模式缺少人性化,不利于激发教师扎根农村的热情,教师毕竟要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都有自己的打算和追求的。他们会考虑到自己的家庭以及未来的发展,这样就使得农村学校中有才能的教师流失。他们或者改行从政,或者向县城,乡镇中心流去。农村中优秀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
  
  二、农村家长的思维方式
  
  1.学校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有力支持
  教育是学校的事,学生学好学坏关键在学校、老师,这是我家访时常听到的。带班近三年,只有一名家长给我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除了每学期开学家长来的稍多一些外,平时几乎没什么家长主动来找老师交流。相反,老师打电话家访的情况比较多,学生没来上课、成绩下滑、在学校表现不好……自己有时往学生家里打电话。令人惊讶的是,孩子没来上课,家长知情。家长回答的令老师哭笑不得:“我们家孩子忙,帮家里干点活。”家长操心生计,对孩子学习和心理的关注比城里家长少得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手推给学校,责任全交给了老师,在农村实属主流思想。这使农村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教学质量的提高难度大。
  2.“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由于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和打工思潮的冲击,有“读书无用”的论调。先前,读书是山里孩子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很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想孩子金榜题名,那是一件摆酒席庆贺的好事。心想自己的孩子光宗耀祖了,终于让孩子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了,自己也有可能跟着享点福,走到哪儿都觉得自己脸上贴金了。现在,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进城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也很难找到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者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不高,使得“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极度盛行。越来越多的小学或初中毕业生外出打工,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当前的微薄收入。“攀比效应”使这种现象大有蔓延之势。农村的孩子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很多孩子初中没毕业,就打工去了。以后他们又要成为人夫人母,这样的思想将成为恶性循环,农村的教育不容乐观。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如今由于农村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们大多老年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自己心里的想法不便说出,也容易和亲戚家的孩子产生矛盾。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出于愧疚,大多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改善农村教育质量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质量困境是由教育条件和人们观念的影响,还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上。我们试图针对这些寻求解决的途径。当然,发展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因此,只有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中坚力量。农业兴,则中国兴;农村教育兴,则中国教育兴!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农村教育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