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学校文化刍议】 文化改良刍议怎么读
 

【学校文化刍议】 文化改良刍议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9-01-25 05:02:26 影响了: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一个没有独立品格的文化传统的学校,师生员工就如一盘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应有之义,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且富有全局性的工作。学校文化传统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指导学校办学方向、统一价值观念、引领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的作用,就能凝聚全校力量,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从文化的属性上来审视,教育的进步是可以用文化来解读的,也只有通过文化解读的教育,才会更具有时代发展性和战略性,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价值
  
  张岱年和程宜山先生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话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定义为: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创造并积淀教育物质和精神成果的主客观活动。
  文化建设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提升教育发展的创新力。它有助于提升教育品质、品牌和服务,是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精神性力量。它将在无序和短视的急功近利的育人取向中,从理念上把握育人取向文化的深刻性;在自身价值产生困惑和尴尬中,用学校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跟进时代;在目前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中,营造一种个性的、适应未来发展的精神;在应试教育中,高扬文化育人的旗帜。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与原则
  
  在文化建设的策略上,我们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主流性文化格局,转向对多维变化的关注,通过辩证的、批判性的取舍,经过结构化的处理,从原先统一失去后出现的纷乱中走出,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摆脱常用的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学会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方法,做到“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主”的部分,也不是由过去的“单一”或现在时中的另一个“单一”来承担,而是由不同文化模式中的精华部分有条件和适当地整合组成。
  就学校文化整合过程的基本步骤而言,要坚持三个原则:
  1.整体原则,它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指导作用。有效的学校文化应具有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而这一整体功能的发挥,完全依赖于学校文化的整体构建。这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设计、整体运作的过程。
  2.有序原则,即文化建设要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首先创设必要的、条件许可的物质环境文化,形成一定的学校文化氛围;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从文化层面上约束和规范师生的行为,以时代的道德标准推动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稳定的常规。
  3.控制原则,就是要注重推进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始终关注“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就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缩小“目标差”,当“目标差”缩小到“满意”程度的时候,学校文化的整体构建便基本上达成了既定目标,从而生成新的目标追求。为此,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所有对策和措施都必须强调其针对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提高其有效控制作用。
  
  三.学校文化个性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种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各校的历史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办学的理念不同,因此每个学校的文化不可能相同,而是具有个性。这种个性就体现在各校的办学特色上。通常人们对学校办学特色有一种误解,认为学校办一些特长班,或者组织一些特长的小组团队,就认为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其实,学校真正的特色就在于学校的文化个性建设上。例如清华讲究科学、严谨,北大讲究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北京师大讲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突出了师范教育的特色。
  学校文化个性的建设,不仅要求校长有办学理念与文化追求,还要全体师生和学校所有教育活动的精神融通方能形成。它既是精神的又是实践的;既是个人的又是学校群体共有的。
  具体地说,学校文化个性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学校领导对自己学校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传统的把握和辨析,对当代社会变化和学校大文化使命的把握,以及对目前学校师、生状态以及他们不同生活背景中形成的文化特征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体现和适应本校办学理念的文化追求。有这样一系列的具体的分析与整合,才能勾勒出学校理想的、可实现的文化个性建设的目标。学校文化个性的建设必须落实到学校的一切方面,并有细致的行动方案,否则将成为流于形式的、精神与行动割裂的不良学校文化。
  
  四.学校文化个性建设的策划实施
  
  学校文化建设要从转变观念入手,建构一个反映学校特点的观念体系,从而选择相对应的具体行为方式。它要求校长应该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诊断意识,深入分析现象与行为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即在文化层面上解决一切行为中的问题。
  具体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1.调查研究。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形成是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思考和提出学校文化建设整体目标的第一件事情是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学校的文化现状(队伍、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校所处社区的文化背景与现状。
  2.确立目标。在调研的基础上,要思考和回答“学校的定位”,并通过制定学校短期、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这种定位。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体系逻辑地引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诸如学校精神、办学宗旨、校风、教风、学风、管理行为、环境建设等。
  3.主体参与。在思考和初步提出学校文化建设整体目标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构成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关键角色是校长,教职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生是文化作用的对象,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据此,学校的一切教育措施、管理措施都要从学校文化建设这一整体目标出发,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
  4.建立常规。为了实现并不断完善初步确定的学校文化建设整体目标,管理活动的切入点是制度文化的建设,经过对学校全部活动的分解,形成各项常规,大致包括:(1)环境常规。(2)教师常规。(3)学生常规。(4)教学常规。(5)管理常规。(6)信息流通常规。制度文化所确定的学校常规,要科学、严肃、稳定,具有政策性、教育性、人文性。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常规教育、常规示范、常规训练、常规检查得以落实和完善,在一定意义上,这是整体学校文化建设的攻坚战,它决定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深度。
  5.凝炼精神。在学校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及其基础上,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同步进行,逐步提炼。学校精神不能自发地产生,必须经过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有意识地培植和引导,并经过师生员工长时期培育、实践、认同,不断明确和深化,大致要经过孕育期、整合期、内化期、成熟期。
  6.形成机制。学校文化建设经过实践到提升,再实践,再提升,直至相对稳定为高水平的规范,成为师生行为的文化内核。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学校的诸多文化要素得以整合,学校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得以形成。
  总之,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灵魂,是学校精神的结晶。它是决定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是维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是在学校内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的重要系统工程。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参考书目:
  1.《教育参考》2005年4月
  2.《人民教育》2004年第2期
  3.《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8期
  4.《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华东师大基础教育与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叶澜
  5.《培育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中国教育报,2006-06-20,陶西平.
  6.《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张岱年,程宜山.
  
  桂雅丽,教师,现居湖北黄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