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河南开封盘鼓舞考]河南开封南考
 

[河南开封盘鼓舞考]河南开封南考

发布时间:2019-07-11 03:48:47 影响了:

  俗语说:“北方的秧歌,南方的灯,中原的盘鼓震长空。”这“中原的盘鼓”指的就是河南开封的盘鼓舞。开封盘鼓气势宏大、热烈粗犷,鼓点激越多变、震撼人心,表演朴实豪放、感染力强。它与兰州的太平鼓、安塞的腰鼓、山西的威风锣鼓、安徽的凤阳花鼓并称为“中华五鼓”,不仅深受老百姓的推崇和喜爱,而且作为河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参研价值。
  一、开封盘鼓是古代军旅乐舞的一种遗存
  七朝古都开封,地处中原腹地,依傍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这片土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孕育谱写着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乐章。开封盘鼓舞作为当地民众所热爱的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证实,该舞带有浓重的古代军旅乐舞的痕迹。
  在磁县出土的公元534年间的东魏古墓中,有20个身挎圆鼓的“击鼓俑”,而且均为军士装束。而这支由军人组成的战鼓队背挎鼓的方法和鼓与人的比例均和现在开封盘鼓表演形体动作相同。《东京梦华录》卷之十更形象地记载道:“……鼓二百面,角称之。其角皆以彩帛如小旗脚装结其上,兵士皆小帽,慌乡抹额,黄绣宽衫,青窄衬衫。日哺时,三更时,各奏严也。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系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由此可见,早在北宋时期,作为帝都的开封,就已经在军队中有盘鼓的表演了,不仅如此,该活动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在服装、道具及表演调度上有了统一规范的要求。而这种军队盘鼓表演,主要用于迎送贵宾、凯旋庆典以及为出征的将士送行。众所周知,北宋时期,战事频繁,所以开封盘鼓舞作为军旅乐舞的主要表演形式,以其火爆威猛的气势、粗犷质朴的风格,强烈地反映出北宋时期人们崇军尚武的精神、浓郁的战斗气息和好勇轻死的武士色彩。
  二、开封盘鼓舞是汉民族传统审美情趣和中原精神风貌的缩影
  开封盘鼓舞流传千载,至今仍深受当地民众喜爱,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集中反映了汉民族传统审美观点和中原精神风貌。开封地处黄河中游,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是中华先民最初的生活繁衍之地;历史上先后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此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使这片中原腹地承载着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也对开封盘鼓舞的传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原人特有的质朴憨直、爽朗炽热和倔强的性格特征,都淋漓尽致地挥洒在了盘鼓舞表演中。那震天的鼓声、洒脱的舞姿、壮阔的阵容、激昂的情绪,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和精神鼓舞。这种混合了对“力”的夸张性表现和对“美”的自然诠释,正是开封盘鼓舞所具有的特色,也是传统的民族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
  由于开封盘鼓舞长期植根于群众,世代流传于民间,群众既是创作者、表演者,也是欣赏者、喜爱者。盘鼓舞既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的一种手段,又是抒发欢乐情绪,激励人们斗志的一种方式;它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不仅保持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而且还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今天,盘鼓舞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三、开封盘鼓舞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从艺术角度看,开封盘鼓舞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力和较强的观赏性。开封盘鼓舞的表演乐器以鼓为主(鼓面直径50厘米,高30厘米,呈中国象棋棋子型,背带长约2.5米,斜肩而挎,柳木鼓槌约拇指粗细),配以大镲、马锣等铜器;其表演队伍规模可大可小,既可以由十几人组成,灵活精干、变化巧妙;亦可由几百人组成,场面壮观,气势宏大。表演时既可行进击鼓,游街串巷;又可在广场、空地打开场子起舞,队形构图变换多样,气氛热烈。各鼓队无论规模大小,均有一人手持一面写有“令”字的三角形小旗担任指挥,称作“令旗”。表演人员均根据令旗的指挥变换鼓点和队形。他们情绪高涨,舞姿技艺结合,强劲矫健;齐整有力的鼓声伴以恰到好处的吼声,激越、雄壮,凸显一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令观者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开封盘鼓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舞蹈动作和步法;二是鼓点套路。它的基本步法和舞蹈动作有跨步、箭步、一跨边、二跨边、三跨边、七跨边、鼓槌漫头一周出鼓甩手、鼓槌漫头一周大翻花、跨边小翻花、原地跳、吸腿跳,并且随着队形的变化,可以有横队跨边跳、半蹲跟步跳、大圆圈小跨步、小圆圈180°大调向、跨边箭步双手蝶式大跨邦、半蹲起跳等动作。
  它的基本鼓点套路有老得胜、头道花、二道花、三道花、三棒(又名双嘟噜)、羊抵头、葫芦炮、偷梁换柱、单游四门、双游四门、十六棒狗咬狗、大翻身三跨边、乱劈柴、大金枪、花炸边、大忽雷炮、喳喳喳、绞棍、蹦蹦、狮子滚绣球、凤凰单展翅等几十种,这些鼓点配以舞蹈动作,奔放而又豪迈。
  开封盘鼓舞通过“辕门忽雷”“大得胜令”“架三棒”“羊抵头”“偷梁换柱”“双游四门”“凤凰腾神门”“辕门军牌令”“甲马围帅帐”“双排军出关”“旌城旗猎猎”“三军冲天门”“黄河欢歌”“中岳林涛”“三峡砥柱”“声震天中”等舞蹈构图和队形调度,把击如雷、动如涛的黄河气派以及开封人刚烈尚武的慷慨之气,中原人的“野美、土美、醇美”和(转第页)(接第页)群体的雄壮美,都痛快淋漓地宣泄而出,气势磅礴的威武之势,荡人心旌。
  值得注意的是,开封盘鼓舞经历了长期的岁月洗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在喜庆的节日活动中,同杂技、杂耍、武术、舞狮、舞龙、彩车、旱船等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以舞为主的综合型民间艺术活动,颇有些古代百戏的遗风,甚至加入了民间美术、民间刺绣、捏面人儿、吹糖人儿等民间手工艺表演,更成为大型的传统艺术展演活动。也正是因此,开封盘鼓舞具有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综合性特征,彰显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传统民间艺术的恒久魅力。
  四、开封盘鼓舞鲜明的民俗特征
  开封盘鼓舞能够穿越千年而至今,这与它和当地民俗的紧密结合有着很大关系。传统的世俗民风,为开封盘鼓舞的流变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条件。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汉民族,有着以农为主、以农立国的传统。随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以黄河流域为主所形成的农耕文化,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一个主体。开封盘鼓舞由于长期处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态之中,受着历史的局限,因而它所具有的民俗特征,皆与农耕生产、祈求风调雨顺、庆祝丰收等有关。至今,开封盘鼓的鼓槌还被称为“镰把槌”,这是沿袭古代的叫法,其意指用镰刀把儿加工成的鼓槌,或形似镰刀把儿的鼓槌,其所受农耕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据老鼓手说,求雨中除抬神的以外,主要是盘鼓队的活动,鼓要打得响,步子跨得大,百盘大鼓擂得震天响,上惊雷王爷、闪电婆,下惊龙王爷、土地爷,这样才能求到雨。因而盘鼓队是求雨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中国文化报》曾登载郑纯方的文章《开封盘古:旱天雷》,其中写道:“……到清末大旱之年,开封还出现了200面盘鼓游长街、走四门的壮阔场景。画家李抱一曾创作一幅国画作品《旱天雷》,表现的正是盘鼓粗犷奔放、激情四射的情境。”
  除此,近年来开封盘鼓舞所涉及的民俗范围相当广阔,包括民间的婚、丧、嫁、娶,以及欢庆丰收、喜庆佳节、开业庆典等。这些民俗世风,使开封盘鼓成为中原大地民间表演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鼓声越千年,声震中天;鼓舞历百世,舞尽豪情。我们相信,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一定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周屹嵩.开封盘鼓运动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8(11).
  [4]冯百跃.中原开封盘鼓舞的审美价值与认同机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4).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音乐系
  (责任编辑:鞠向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