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集体备课: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集体备课: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5:57 影响了:

  众所周知,新课程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教材、百家争鸣的新观点、精彩纷呈的名师课堂,我们的老师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似乎荆棘丛丛。于是乎独辟蹊径者勇立潮头:有的借助一些精心研究的课尽展风采,有的潜心研究名师成长历程并择其适者而效仿,有的将自己的教育博客办得风生水起……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成长途径。教师的成长除了这些途径外,更应该立足于课堂。学习新理念、贯彻新理念、研透新教材、演绎新教材,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集体备课,便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采用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个体研读――提升解析教材的能力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整体分解,主备先行。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任务、个体研读。具体操作方式是:一开始,以备课组为单位(全校共14个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并制定一个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根据老师的特点,将备课内容整体分解为若干板块,确定好主备教师、辅备教师、教案完成时间、集中讨论时间及典型课例,并将此计划交学校委派的蹲组校务会成员审阅。接着,每位主备教师按计划自行备课。这一环节,主备教师必须做到“六备”:一备教材,包括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组,明确教什么等;二备课标,包括根据教材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及分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三备学生,包括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具体实情;四备教法,即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确定怎么教;五备教学过程,包括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对师生活动进行预设;六备练习,特别注重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拓展性等。
  在个体研读形成教案后,蹲组校务会成员和组内辅备教师均会提前阅读教案,蹲组校务会成员根据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对教案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价。由于制度明确了主备教师的职责,因而等级评价让备课教师不敢马虎了事。组内辅备教师也会在熟悉主备教案的同时,思考资源的补充、设计的优化、酝酿集体讨论等问题。
  通过个体研读,教师带着任务思考问题,由于任务已分解,老师们便可集中思考某一个问题,对各种已有的素材进行反复比较,择其优者而选之;对人们没有涉及过的处理方式进行大胆尝试,择其适者而取之。这样,思考的深度得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中解读教材的能力自然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读中水涨船高。
  
  二、集慧思考――培养专业研究的心态
  
  集体备课的第二个环节是:典型引路,互动交流。这一环节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主要目的是集体研讨、优化设计。学校教务室在期初课务安排时,便给每个备课组定好一个时间段作为各组集体备课的时间,有的学科是半天,有的学科是两节课。在这一段时间内,各备课组的老师都没有课,大家就集中在一起,在蹲组校务会成员、备课组长的指导与组织下,进行面对面的集中交流。具体流程是:首先,由中心发言人对主备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重点谈所备单元的整体设计、课时安排的意图;其次,辅备教师结合提前阅读个案时的思考谈自己的主要修改意见,必要时进行讨论,直至基本达成共识;第三,主备教师选择其中一节有代表性的课进行深入研讨,要围绕“六备”进行阐述,简明扼要地说清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说清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清针对学情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安排,讲明练习设计的意图,教材整合的思路;最后,全体老师进行集中交流,包括:逐条推敲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学各环节设计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反复斟酌问题处理、情境创设、练习设计,直至形成一节比较完善的典型课例教案。
  在集慧式思考形成某一典型课的个案后,主备教师又会博采众长,对全单元教案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然后将二备教案交给每一位执教老师。当然,教案还会留有一定的增、删、改、补的空间。这主要是为了方便执教老师根据动态的学情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从而真正做到功在课前,思在课前。
  蹲组校务会成员除了与组员平等地参与讨论、适时地进行点拨外,还要关注每一位参与者的表现,绝不让每一次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这种交流不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培养教师务实求真的专业研究心态,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交流为落实有效课堂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三、课例展现――磨砺演绎课堂的能力
  
  集体备课的第三个环节是:聚集课堂,深入研讨。这一环节把重点放在了有一定研究方向的课例研究上,是第二个环节的一项落实与延伸。在前一环节里,经过集体讨论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典型课例教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比较完善”还只是理论上的或经验型的,必然要经过真实的演绎方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因此,主备教师将按照初步达成一致的教案在组内进行第一轮试教。在这一轮里,听课的老师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课堂观察,重点针对课堂现象对教学效果进行剖析,针对教师研究的主攻方向进行对比分析;执教老师则重点关注自己的主攻问题的解决情况(此典型课是在期初拟定计划时已经确定好的,研究教师已经确定了一学期的研究方向、主攻问题和解决措施)。因为老师们期初确定了主攻问题,抱着一种研究的心态探索课堂教学,所以老师往往并不一味地选择一些所谓“好上的”课进行研究,一些“难啃的骨头”,如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都成为了老师们研究的领域。
  一轮试教后,组内的老师则马上聚在一起交流课中的得失,提炼出主要问题进行集中攻克,提出修改意见。执教老师则综合组内老师的点评和自己的感悟,对教学设计进行再度调整。接着,按调整后的设计在校内进行公开展示。学校教科室、教务室均参与这一轮的听课,按照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分别从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个维度对研究课进行客观评价。此评价结果纳入学期末教师研究水平评价及教研组综合评价。
  经过集体备课后的课例研究,舍去了传统赛课中的功利色彩,一切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如解决教学中长期困扰老师们的问题,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题等,同时又提炼出一些新的研究问题。这样一种形式既为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素材,更将教师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落到了重中之重――课堂教学上。同时,这种有序的、有组织的、有主攻方向的课堂教学研究变成了校内教师的一种工作常态。教师真正做到了教中研、研中教,这是非常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
  
  四、多元反思――拓展个性发展的空间
  
  如果把集体备课看成形成教案,那显然是对集体备课的片面理解。如果把集体备课看成一节普通的课例研究,课上完就了事,那也绝对不是我们集体备课的初衷。集体备课在我校已进行了三年实践且愈做愈精彩,得益于它开放、互动、共享、平等、共进的活力,也得益于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交流方式。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集体备课时间里我们都是在讨论形成教案。一般而言,在一学期规定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于集体备课后的反思交流,我们将之称为集体备课的第四环节:多元反思,共享提高。具体做法是:一个主备单元的课上完后,老师们在共性教案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有的甚至会做较大幅度的修改。因此,这时备课组便会集中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回顾教案设计中的问题,将备课时要注意的问题形成经验附在集体备课教案后面。学期结束时,所有集体备课后的教案都将存入学校资源库,成为下一轮备课教师的重要资源。与此类似,典型课例在第二轮上完后,所有听课教师也会利用集中交流的时间或是借助学科QQ群、博客交流听后感想,提出一些意见。执教老师也会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最后一次修改,再加上自己的反思,形成精品案例资料,上交到学校教科室,以备教科室综合评价,同时这种精品案例资料也成为学校的资源。
  最终的反馈交流并非出于求同的目的,相反,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各抒已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展现教师的个人观点。集体备课的意见也正在于此。反思交流也不是漫无边际的,一般来说,备课组长或蹲组校务会成员会根据一个阶段集体备课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进行集中交流讨论。因为参与讨论的老师范围比备课组要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备课组因长期在一起而产生的同质化现象,拓展了教师的个性发展空间。
  集体备课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呼唤,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能的一个平台,其开放的时空和相对集中的研究成员,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学校配套制度(期初计划审阅制度、蹲组成员周点评制度、月反馈制度、主备单元审阅反馈制度等)的制定与执行也是落实集体备课实效的有力保证。当然,因此而产生的一些弊端也是在所难免的,譬如专业发展的同化,但就教师自身而言,集体备课仍不失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责任编辑 黄俊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