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基于教材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依托单元教材读写结合
 

[基于教材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依托单元教材读写结合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2:29 影响了:

  在有限课时内,既要完成阅读教学,又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读写结合训练是一条有效的但又容易为我们忽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必须以语言的积累和文本的阅读鉴赏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使其符合读写训练的规律,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写结合:看起来很美
  
  1.肤浅地读――语言形式的机械模仿
  教师不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内部,领会要义,不能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不能深入品读作品的精美的语言,甚至于有的课堂根本抛弃了对文本语言的品读,只是带领学生了解一点写的技法,就开始学习写作。这样的阅读自然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学生仅凭借概念化知识,然后仿写排比句式、场面描写、神态描写等,这样的读写效果自然不佳。
  
  2.指导缺位――成为拓展环节的附属品
  目前相当一部分阅读教学的课堂,在拓展环节都要安排片段写作练习。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仿写的仅仅是表面的技法,并且仅仅是仿写而已,至于为什么写,怎样写,指导并不到位,学生大多很难用到写作的实际当中。缺少系统地指导,写的内容零乱,缺少系统性,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帮助不大。
  
  3.琐碎随意――作文能力训练缺少合力
  在包括上述语文知识内容在内的所有训练活动中,学生的一些能力是得到培养和提高的,但出于这些训练大多带有静止、孤立等弊端,其训练过程往往与文章理解缺少有机结合,因而,这样的能力训练只能是零散的训练,其能力当然缺少指向渗透文章的合力,更缺乏走向读写结合的合力。
  
  二.读写结合:一条饱满的生命写作的河流
  
  1.读写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理解语言一积累语言一运用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性。注重将从个例中提取的概括化的关于写作的知识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及时运用,注重将课文中习得的语言转化为自己所用的个性化语言,在具体化的运用中进一步品悟、理解,最终达到巩固“言语形式”,习得写作素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阅读能力的同步发展。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写作和阅读双向提升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读写结合继承了中囤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近代姚恩铭认为:“读法和作法有密切之关系。形式上有吸收文字、文章之力,内容上有启迪思想感情之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思想在现当代语文教育家那里得到充分的继承,我们应继承这一中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3.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写的分离。关注点仍然集中在“写什么”的层面,而较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较少探究文章形式上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阅读缺乏“文本”意识和“语境”意识,不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文本;在写作能力培养上,学生缺乏把阅读素材和习得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的能力,文体意识淡薄,缺乏活生生的写作的“形式”依托和个性化的言语表述能力。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4.基于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训练具有易操作性、系统性
  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无论在时代性和人文性方面更加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读写的有机结合。这些课文是学生读写的范例,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教材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同时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相互配合,这就为我们进行言语形式训练的读写结合单元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便于建构起语文教学的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系。
  
  三.基于教材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的最佳切入点
  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如韩军老师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教学片断:
  生:我有个问题,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学生展开讨论,明确了“紫色”的含义。)
  师:……在学术界,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悬案,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今天大家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成为众多学术观点之一。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呀!
  师:艾青对色彩非常敏感。大家数一数,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 (陆续全部找出)
  师:共有多少处用了颜色词语?
  生:8处。
  师:说说各自的意义。(生阐述色彩意义)
  师:大家可以写成一篇学术性的小论文,题目可以叫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颜色词语的运用》。
  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是怎样被具体运用,品味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同时也有助于深化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所以品味语言能将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融为一体,“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兼得。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课文的结构与题目,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方法,以及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表达,如第一段的排比句式,文章采用的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正面侧面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等方法,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点。
  
  2.有机渗透――实施读写结合训练的关键点
  教师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阅读课和习作讲评课中,适时巧妙地渗透作文知识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习作少走弯路。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新教材特征,应该注重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逐步领悟掌握。如先总写后分写、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归纳等常见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写、按事件发展顺序写、按观察顺序写等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顺叙、倒叙、插斜等常用的叙事顺序;记事要把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方丽交待清楚;表现人物品质要通过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等。同时还应结合阅读和习作实践,使学生感悟、掌握作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习作前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如何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拟定习作提纲;如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等等。
  
  3.创新形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升华点
  (1)变换文体多样写。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情趣的诗歌(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游山西村》等)。另外可进行文言文与记叙文,记叙文与说明文等文体的互换。比如:将《刻舟求剑》《两小儿辩曰》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蓝蓝的威尼斯》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石榴》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说明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素材,又有方法。
  (2)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比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的结尾戛然而止,因此,教师可利用结尾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描写这位病人的状况,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
  (3)融合视野扩展写。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厚,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审美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存在着距离,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视角的转换,消除张力,达到视野的融合。在细读“斜塔上的实验”这个重点片断时,从三个视角走进文本进行对话:一是读者成为文本的在场人物,“我”与同时代人物的对话;二是作为伽利略的父亲,体会文本中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三是让亚里斯多德跨越时空,进行古今人物的对话。这一切使学生走进伽利略灵魂的深处,震撼着他们的心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