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中职语文教学导语例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书人教版
 

[中职语文教学导语例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书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1:35 影响了:

  古人云:“善始者,事成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在开始上课时就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上好这堂课就已经胜券在握了。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做的东西感到有趣。”有趣的开头能马上引起学生好奇,聚精会神,很快进入我们所创设的情景中。本人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尝试了多种激趣导入法,现浅淡几点,旨在抛砖引玉。
  
  一、音乐歌曲激趣导入法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但音乐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更细腻、深刻、生动。人类创造了音乐,音乐也教化着人类,孔子听完大韶乐后就曾“三月不知肉味”。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的情感是相同的,人们的感受是一致的・音乐创造了巨大的魅力。适时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让它走进课堂,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借助形象进行记忆,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敲好这第一锤’’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状态,而音乐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和效果。现在的中职生大都喜欢音乐,MP3则天天“随身听”,所以用背景音乐或歌曲导入新课既新颖,又易被学生接受,还可以烘托环境气氛,从而缩短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讲授诗经《静女》这一课时,我边走进课堂边唱:“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学生们被老师的情绪感染,也跟着老师情不自禁的唱起来,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这样一首流行的爱情歌曲《童话》,倾诉了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心中“童话”的执著追求,过渡到《静女》这首爱情诗歌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又最能拨动少年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共鸣。一堂课下来,既激发学生对《诗经》及其古诗的阅读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艺术熏陶。
  又如教《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做:开始让学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再配以表现母子情深的图片导入,使课堂流动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教《窦娥冤》时,以《唱脸谱》这一流行歌曲导入,激活了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新课导入可借助于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调,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所以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
  
  二、情境激趣导入法
  
  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动感。”教学情景引入课堂能够让学生“形塑之外情动之于中”,利于领略课文的精髓。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是让学生自我感悟与自主体验的纽带。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激活学生的情感是依赖于老师体验的情感的,老师的真情实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催化作用,这是由情感的感染性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要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饱满深厚的感情,创设情境,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列夫・托而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即只有深切的感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当教师在调动起自己的情感后,通过言行和神情等外部手段,用自己火热的情感去触动学生平静的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强烈感染下发生情感同化,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灵状态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从而对他们进行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的情感流向。
  例如:在教授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文时,我充满感情的用这样一段话导入课文: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来自一首情诗,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祖国的情诗,1938年诗人艾青眼含热泪为祖国写下了一首深情的赞歌。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回顾历史,再一次去感受诗人那颗澎湃的爱国之心”果然,学生们受到了我情绪感染,进入到了诗歌的情境中,我感受到作品中的爱国热情已经深深地打动学生,课堂注意力出现了异常的集中。
  所以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帮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学生从情境中看到了“隔膜”的文本与自己的联系,从中获取了自主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难以言传的深情。
  
  三、辩论激趣导入法
  
  辩论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以丰富的语言内涵作基础,以语言和技巧为载体。“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品质,思维方式各具特点,在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的思辩中,必定会出现不同的认识结果。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排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辩论”的引入,则有效地把课堂变成思想交锋,合作学习与竞争的场所,每个人的观点都得到了认同,相关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可以说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时,这样导入:有的人说读书是没用的,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上的人说某某小学没毕业,小学的时候还是调皮捣蛋鬼,可是现在却腰缠万贯,日子过得可好可幸福。再看看那时学习格外认真老实的人,老师眼里所谓的乖乖学生,现在如何呢?在社会上“混”得一点都不好,那究竟读书有没有用?读书是幸福的人还是不幸的人?今天我们就此展开辩论,将全班同学分为两方:
  甲方:读书有用论;乙方:读书无用论。
  这就营造了一种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让辩论双方自我表现的欲望在对抗中得到了充分满足。
  
  四、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多媒体技术教学,在直观、生动,形象等方面尤具特色,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学生最感兴趣了,注意力最集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件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图片和影像资料。在学习戏剧、小说等作品时,可以在课件中配上经典影片和戏剧作品,例如,放映《士兵突击》电视剧片段,使学生对小说建构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感性认识,充分的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以便更好的融入到小说的情境里去。又如放映《雷雨》、《红楼梦》等。
  
  五、故事激趣导入法
  
  在语文课上,学生最爱听的就是故事。这是由他们所处年龄段的认识特点决定的。因此,在上课前我常常讲一段与本堂课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这样可以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新课的兴趣。
  例如,在教《永远的蝴蝶》时,用一个感人故事导入:汶川地震发生了,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透过废墟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看上去有些诡异,抢救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摸出了一个大概三四个月大的孩子,还活着,而且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孩子被子时发现手机上已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在场的每个人看到短信都落泪了。生命在灾难和意外面前是如何脆弱,但因有爱而让我们感动不己。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来阅读另一个凄婉的故事――《永远的蝴蝶》。这时我发现一些女生眼睛湿润了,男生也听得入神了,整个教室异常的安静。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又如《琵琶行》这课,可以由“高山流水”知音故事导入。
  总之,新课导入方式很多,有诗词导入式、旧课复习式、节日名称导入式等等。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它不但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因此,设计精彩有趣的新课导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