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育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育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19-02-02 03:55:45 影响了: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工作方针,再次强调“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同时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校,更应该育人为本,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努力。
  一、育人为本
  应控制规模办学
  目前,在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旗号下,在提高办学规模效益的指导下,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已不再那么明显。地方政府通过强制合并学校、遴选优秀教师的办法组合优质教育资源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创办名校,结果导致学校周边房地产价格高涨,造成了教育更大程度上的不公平。在农村边远地区,学校被撤并,学生求学之路被人为拉长,相当多的农村儿童必须到乡镇中心学校就读,每天往返数十公里。一部分家庭不得已选择在学校周边寄居、寄宿,所形成的隐性教育投入是政府所减免课本费的几十倍、几百倍。许多农民或者打工族为子女的求学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些家庭条件艰苦的学生甚至以辍学而告终。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的罗建河老师曾对村小合并问题进行过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8.7%的人完全支持,另有26.4%的家长不支持。虽然这一调查结果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家长并不都赞成规模办学,他们对学校办在家门口的愿望相当强烈。
  另外,追求办学规模效益,中小学规模越来越大,不但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而且不利于特色办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多元人才。因此,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角度来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控制规模办学。
  二、育人为本应精当教学内容
  目前,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但学生课业负担重,始作俑者仅仅是学校和教师吗?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教育内容的广度、深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偏差越来越大,这是造成课业负担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界普遍认可20世纪60年代的基础教育,当时的中考和高考,同样起到了检查教学效果和选拔人才的作用,而那时的试卷与现在的试卷难度是无法比较的。此外,自国家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以后,教学内容未减反增,教学要求不降反升。现在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要求学生个个成为全才。门门都要考,门门都要计入总分,五天要完成比原来六天还要多的学习量。这种情况下,只有精当教学内容,才能做到减负。
  三、育人为本应恰当教学方法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说过:“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学问。”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小事开始,恰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实现分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加强与学校教学同步的常规教研,把教研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将新课程理念体现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保证素质教育有效推进。
  现阶段,学校体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做法是:学生均衡分班,教师均衡配置。工作可以细化到各班学生人数、学生的各科总分和均分、各学科的总分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男女生的比例、班级干部人数、艺术体育特长生人数等的均衡。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其更实际的意义在于,既保证了社会对学校教育公平的要求,又方便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
  然而,这种情况下,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理解能力、思维水平超常的学生,对他们而言,教师给予的关注自然就多一些,如课堂提问、作业辅导等。而对于那些学习习惯差、基础落后的学生来说,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得到果子、在降低要求的基础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为重要。
  其次,保留惩戒权利。“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过多地强调教师坚持鼓励性原则,表扬、奖励,而不提惩戒性原则,就会导致学生是非模糊。没有挫折,学生就难以认识自己的不足,不利于他们吸取教训以达到人格健全发展的目的。
  再次,重视心理疏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被迫跟着班级的步伐走,对于他们来说,每节课都是煎熬。同时,学习成绩跟不上致使他们必须承受来自教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会使他们自信心丧失,产生自卑感,严重的会形成人格缺陷。学校在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四、育人为本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来提升育人水平,应该成为教育优先考虑的问题。
  首先,改善教师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劳动组织的负责人共同表示,“教师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复兴始于教师”。这表明: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教育事业发展共同的关键因素。新加坡政府提出: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国家只录取每批大学生中最优秀的1/3加入教师队伍。英国教育白皮书《教学的重要性》也提出,要招募并训练更好的教师,提高师资培养候选人的标准。这些举措无不告诉我们:改善教师来源,应该成为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
  其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公布的一份《全球进步最陕的教育系统如何保持持续进步》的报告中指出:新加坡教育正在从优秀走向卓越。报告将其归功于新加坡在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时所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如为校长、教师设计了领导、教学和教育专家的不同职业发展轨道,对学校管理人才实行导师制等。我们可借鉴其方法,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育人为本应完善教育评价
  为了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笔者认为,除了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以外,更主要的是要根据学生实际,使评价功能更趋有效。
  一是引入发展评价。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实施发展性评价。一方面,在课堂上要坚持课堂观察,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克服困难,思维是否具有条理性、创造性。另一方面,注意运用二次评价与延迟判断,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目标;突出学生的纵向发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是实施多元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增加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强调学生的自评和自我反思。在实践中,要注意激励的层次性,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表扬方式,鼓励他们多方面发展,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是恢复留级制度。恢复留级制度应该成为完善教育评价机制的重要举措。江苏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起,就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留级制度,这明显背离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学生的基础不同,成绩不同,不能“随大流,齐步走”,要综合学生的情况,允许留级,否则相关学生会越来越跟不上教师和班级的步伐。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探讨,找到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契合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和享受教育公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