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网童”教育中的三结合|三结合教育
 

“网童”教育中的三结合|三结合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7:58 影响了:

  网络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知识园地,又有奇妙无穷的游戏乐园,这对于追求新奇、刺激而又缺乏分辨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有极强的诱惑力,他们频频光顾网吧,或听音乐、看电影,或打游戏、QQ聊天。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往往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网络的牺牲品。媒体上报道学生因上网引发的惨案令人深思,网络这把双刃剑的确在影响着学校的正常秩序,影响着社会的安定,更影响着家庭的幸福,所以对网童的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齐抓共管,挽救网童。
  首先,学校方面要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心理辅导。教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
  
  一、加强课堂思想教育,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有丰富的内容,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特别是一些黄色的、不健康的和低级的内容,不仅会耗费青少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在大力呼吁社会各界杜绝网络不健康的内容的同时,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妥善对待和处理网上的各种信息,免受网上流毒的侵害,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要教育学生认识网络、了解网络,正确使用网络,让他们明白什么时候可以上网、在网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上课时多给学生介绍一些网络知识,如怎样收发电子邮件,如何搜索资料、下载软件,有哪些好的下载工具,怎样安全上网、防治病毒等。让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游戏和聊天、看电影、电视,还有更多的可认知空间。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用一些反面教材来教育学生。除此之外,还给他们举一些正面例子,如IT业精英人物的励志故事等,以激发他们对网络学习的渴求,在心中树立奋斗目标。
  
  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网络交往是当今的一种时尚。在网络上,网童可以扩大交际面,和网友畅所欲言,而又不必暴露身份,因此,他们容易在网络上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而产生厌学心理时,或在学校、家庭中受到歧视和冷落后,就会把全部精力放在网络中,以期在其中寻找快乐和安慰,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网童对网络的依恋心理,甚至成瘾不能自拔。因此,教师要正确教育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不要总是冷嘲热讽,批评指责,要善于和他们交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温暖。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与人沟通,遇到问题要主动与老师、家长谈心,不要把心理安慰完全寄托在陌生的网友身上。引导学生扩大交际面,鼓励他们多与周围的同伴交流,不要总是交一些身份不明的网友,更不要私自去会见网友,以防上当受骗。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
  
  首先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开展协作学习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各种特长。如,开设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竞赛活动,组织多种野外活动等。
  其次,家庭方面要为网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健康上网不能只靠学校,家长应积极参与进来。并正确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对子女的关注要更多一点,多和教师沟通孩子在家的情况。学生最初上网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中基网、中青网等,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还鼓励他们参加网站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们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第三,社会方面要为网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建健康的网站。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娱乐场所和设施的建设、管理和开放力度。更重要的是政府对网吧的治理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经常清查各类网吧,加大打击力度,把对营业性网吧的治理上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
  总之,让学生不再迷恋网吧,学校、家庭、社会任何一方的工作不到位都会陷入木桶原理的困境,导致事倍功半。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学生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拉回来,使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