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英语阅读策略有哪些_例谈阅读理解型中考试题的解题策略
 

英语阅读策略有哪些_例谈阅读理解型中考试题的解题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24 03:45:59 影响了:

  1 题型分析      阅读理解型题是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和常见题型之一.一般先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其中的知识内容、方法要点,并能加以应用,解决后面提出的问题.
  1.1 试题特点
  阅读理解型问题具有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知识覆盖面较大等特点.它可以是阅读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所学内容,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并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既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视理解过程.
  1.2 试题类型
  这类试题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知识也非常广泛.代数的,几何的,尤其是学生目前没有接触过的高中或大学的新知识.虽然背景较新,但基本思维层级在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范围之内.
  其类型可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考查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方法;
  (2) 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考查解题方法;
  (3) 检验思维的准确性,考查解题纠错能力;
  (4) 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5) 考查逻辑推理和数学探究能力.
  下面通过具体的中考题来说明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2 考题选讲
  
  2.1 紧扣定义
  应用定义有些问题给出了我们未曾见过的新的定义或新的运算,这就需要我们紧扣定义,深刻理解,灵活应用定义.
  例1 (2007无锡市)任何一个正整数n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s×t(s、t是正整数,且s≤t),如果p×q在n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q是n的最佳分解,并规定:F(n)=pq.例如18可以分解成1×18,2×9,3×6这三种,这时就有F(18)=36=12.给出下列关于F(n)的说法:(1)F(2)=12;(2)F(24)=38;(3)F(27)=3;(4)若n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F(n)=1.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分析:本�给出了最佳分解的定义,学生只需认真审�,易于理解,是道送分�.学生“跳一跳,够得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自信.
  (答案:(�B�)).
  例2 (2007常州市)如图1,菱形、矩形与正方形的形状有差异,我们将菱形、矩形与正方形的接近程度称为“接近度”.在研究“接近度”时,应保证相似图形的“接近度”相等.
  (1)设菱形相邻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m°和n°,将菱形的“接近度”定义为|m-n|,于是,
  |m-n|越小,菱形越接近于正方形.
  ①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该菱形的“接近度”等于;
  ②当菱形的“接近度”等于时,菱形是正方形.
  (2)设矩形相邻两条边长分别是a和b(a≤b),将矩形的“接近度”定义为|a-b|,于是|a-b|越小,矩形越接近于正方形.
  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合理?若不合理,给出矩形的“接近度”一个合理定义.
  图1分析:本题需要考生深刻理解定义,检验思维的准确性,考查解题纠错能力. 新知识、新情境,在阅读理解中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① 40.② 0. (2)不合理.例如,对两个相似而不全等的矩形来说,它们接近正方形的程度是相同的,但|a-b|却不相等.合理定义方法不唯一,如定义为ba.ba越小,矩形越接近于正方形;ba越大,矩形与正方形的形状差异越大;当ba=1时,矩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例3 (2007鄂尔多斯市)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
  (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
  (2)如图2左,已知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O(0,0),A(3,0),B(0,4),请你画出以格点为顶点,OA,OB为勾股边且对角线相等的勾股四边形OAMB;
  (3)如图2右,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DBE,连结AD、DC,∠DCB=30°.求证: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图2分析:最后一小题从勾股四边形的定义入手,将结论进行适当转化即可证明.本题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点,把数学要素抽象出来,容易解决.
  (答案:(1)正方形、长方形、直角梯形.(任选两个均可)
  (2)答案如图3所示.M(3,4)或M(4,3).
  图3(3)提示:连结EC.
  2.2 给出方法.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考查解题
  方法例4 (2007兰州市)阅读材料:为解方程
  
  解答问题:(1)上述解题过程,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法达到了解方程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请利用以上知识解方程x�4-x2-6=0.
  分析:这里呈现了一个学习的情节,给出了换元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如果理解了原题,相关知识运用熟练,应该是学生拿分的简单题.
  (答案:(1)换元法 (2)原方程的解为:x�1=3,x�2=-3 )
  例5 (2007岳阳市)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方程2x+3y=12有无数组解,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求出其正整数解.
  例:由2x+3y=12得:y=12-2x3=4-23x,(x、y为正整数),所以x>0
  12-2x>0,则有0<x<6.又y=4-23x为正整数,则23x为正整数.由2与3互质,可知:x为3的倍数,从而x=3,代入:y=4-23×3=2,所以 2x+3y=12的正整数解为x=3
  y=2.
  问题:(1)请你写出方程2x+y=5的一组正整数解:
  (2)若6x-2为自然数,则满足条件的x的值有()个.
  (�A�) 2(�B�) 3(�C�) 4(�D�) 5
  (3)九年级某班为了奖励学习进步的学生,购买了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与单价为5元的钢笔两种奖品,共花费35元,问有几种购买方案?
  分析:本题注重呈现新知识的产生过程,给出了求不定方程正整数解的方法,第3小题及时体现了新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答案:(1)答案不唯一 (2) C(3) 2种)
  2.3 理解结论
  有些问题给出的一种新的情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把它和所求的结论进行归纳类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将结论进行推广,实现问题的转化.
  例6 (2007浙江衢州市)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4(1),一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 �dm�,高AB为5 �dm� ,BC是底面直径,求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线.小明设计了两条路线:
  路线1:侧面展开图中的线段AC.如图4(2)所示:
  设路线1的长度为l�1,则l��1 ��2 = AC�2 = AB�2 + BC�2 = 5�2 + (5π)�2 = 25 + 25π�2.
  路线2:高线AB + 底面直径BC.如图4(1)所示:设路线2的长度为l�2,则
  
  所以要选择路线2较短.
  图4(1)小明对上述结论有些疑惑,于是他把条件改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 �dm�,高AB为5 �dm�”继续按前面的路线进行计算.请你帮小明完成下面的计算:
  
  所以应选择路线(填1或2)较短.
  (2)请你帮小明继续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时,应如何选择上面的两条路线才能使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C点的路线最短.
  分析:这道题目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感受分类讨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同时体会上述两个结论的形成过程,重点不只在运用这个结论上,而在“怎样推导”的思维方式上.
  
  3 几点思考
  
  (1) 关于审题
  阅读类试题,读题很重要. ①先快读,把握大意.留心情景、数据、关键句,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联系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可能要用到哪些知识,其基本类型,相关的解决方法等,边读边想,一闪而过.② 细读,注意关键数据和语意,提炼有用的“数学信息”,理清脉络,列出简明的关系式,把已知条件和问题完全“数学化”.③ 具体解决问题,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或几何知识(模型)快速解答.
  (2) 对阅读理解类试题,理解题意要全面,避免想当然,尤其是关键字句要认真推敲,防止审题而失分.
  (3) 因这类问题背景多样,与应用题类似,在解答完成后要有“验证”、“检验”这根弦.有道是“有钱难买回头望”.
  (4) 阅读理解类试题关键在于文字语言向数学语言的“翻译”、“转化”.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数表、关系式等,要想做到考场上百发百中,驾轻就熟,平时的训练、培养是必不可少.而且这对以后高中乃至大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完善、数学交流的顺畅也是至关重要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