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情动而辞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情动而辞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9:12 影响了:

  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教师经常谈到的一句话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文字是作者思想的服饰,一篇好的作品只有包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才能打动人。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描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他是说,写文章的人大都内心有所触动,就把这种情感写出来,那看文章的人呢,就要一层层剥开文字,一步步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做就像沿着水波寻找源头,即使情感藏得再深也会让它显现出来。站在读者角度,欣赏一篇作品,就是与他人的一次情感交流过程。因此,只有写出真情实感,才能算是成功之作。
  有的学生会说:“道理我也明白,问题是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是啊,《我与地坛》确实感人,那是作者史铁生痛苦挣扎、殚精竭虑的心路历程;《(呐喊)自序》固然振奋,那是鲁迅先生救国救民、血荐轩辕的精神凝聚,《红楼梦》的确宏伟,那也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血结晶……我们的学生又有什么呢?他们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学习、三点一线的生活,而他们欣赏的无非是一些明星的花边新闻。如此狭窄的生活圈、如此有限的阅历面,又怎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呢?事实虽然如此,但对于一个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的人来说却未必那么难。我们就从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情感的人开始吧。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情感”。作文中的情感并非只是让读者感动得泪流满面,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不仅是悲伤,更要有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等。所以,在写作中,尽可能写自己的亲身感受,无论悲伤,抑或喜欢。在一次作文中,我的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真实的生活经历才会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其次,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有一个比喻:学生的作文本来就有两条腿,一条是有字的教科书,一条是无字的教科书――生活。现在的中学生作文过分注重技巧训练,例如,对于论说文,就是引一议一联一结;对于记叙文,就是讲求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等。作文格式化严重,这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只重视第一条腿,而忽视第二条腿,文章就会缺乏情感,失去感染力。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学生的生活很单调,但既然是生活就会有体验,就会产生感受,只是没有认真去品味、观察罢了。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现代作家唐�曾说过:“在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现象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需要我们很好的采掘,去总结,只有总结的深,才能概括的高。”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就是“用心感受生活”。可见情感体验的重要性。朱自清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写出了《荷塘月色》;汤显祖写《牡丹亭》填词至“赏春花还是旧罗裙”时,卧在庭院中,痛哭流涕;王实甫写《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时,气绝在地;川端康成看到海棠花未眠,便由此生发感受,写出了《花未眠》;巴尔扎克写高老头死亡时,神情恍惚多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大凡都是有感而发。对中学生来说,生活其实也是丰富多彩的:食堂里的喧哗、球场上的对抗、三五人的伙伴、公共汽车上的见闻等等。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受生活!
  再次,睁大眼睛,为情感创新。“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把双眼擦亮,不要让美逃出你的视线。“铅华洗尽文字老,意到深处平亦奇”是我们写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为情感创新,生活是不竭之源。在教学中也要善于营造生活氛围。比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他们及时阐释情感体验,享受美感。经常训练,情感丰富了就能创新。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2.“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谜谜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此时因考试失败而带来的伤痛。
  两个句子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二句不仅语言生动,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这就是情感创新。
  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给诗下了如下定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一首诗就像一棵树,感情是它的根,表达感情的语言是它的枝叶,优美的声律是它的花朵,深刻的义理是它的果实。在这里,感情可看作诗的基础、支柱。没有感情就是所谓的无本之木,诗歌之树就会枯萎。这说明感情对诗的重要性。其实,其他文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此,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训练,让他们的作品因情而生动。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分院文艺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