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浅谈《项链》的艺术特色】项链的艺术特色
 

【浅谈《项链》的艺术特色】项链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8:18 影响了:

  内容摘要: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形象而尖锐地讽刺了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腐朽思想对人的腐蚀,通过主人公不幸遭遇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启迪与教育。该小说曾得到鲁迅先生的推崇,他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本文从艺术特色这一角度对《项链》作些浅析。
  关键词:《项链》 艺术特色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形象而尖锐地讽刺了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腐朽思想对人的腐蚀,通过主人公不幸遭遇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启迪与教育。《项链》深刻的主题,是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准确的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该小说曾得到鲁迅先生的推崇,他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本文从艺术特色这一角度对《项链》作些浅析。
  一.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心理描写来提示的:
  小说第一部分连用了七个“梦想”来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
  “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的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这七个“梦想”,充分而形象地揭示了玛蒂尔德对上层社会的痴迷向往,已达到狂乱的程度,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又几乎使她处于绝望的状态。正是这种心理特征才使她一心寻找跻身上层社会的机会,这就为她日后悲剧的产生作了铺垫。
  夜会上,玛蒂尔德获得了成功,作者又用四个“陶醉”来表达她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内心世界:
  “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这四个“陶醉”与前文七个“梦想”前后呼应,把玛蒂尔德对上层社会的痴迷向往和资产阶级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幸福描写得淋漓尽致。
  夜会上和丢项链后,小说在描写女主人公心理时,先后两次出现脑中什么都不思考的句子。前面的“什么都不想了”是写玛蒂尔德在夜会上获得成功的狂欢程度,表现她幸福满足到了极点;后面的“什么也不想”是写她丢失项链后的狼狈心理,表明她痛苦,惶恐到了极点。这两种心理状态下的什么都不思考,正是女主人公从“幸福的云雾里”跌进倾家荡产的冷酷现实的心理变化的具体写照。
  二.用巧妙的悬念增添情节的曲折生动
  《项链》中有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线索,二是情节线索。
  时间线索在小说中提示如下:有一天傍晚――夜会的日子近了――夜会的日子到了――过了一个星期――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有一个星期天。
  小说的情节线索以“项链”为主线:得请柬――做新衣――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买项链――还项链――偿债务――假项链。
  在这些情节中,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一些悬念:
  如玛蒂尔德因为没新衣,提出不参加夜会:“……没有件像样的衣服,我不能去参加这个夜会。你的同事,谁的妻子打扮得比我好,就把这请柬送给谁去吧。”解决这一悬念的办法是,路瓦栽用积攒下来准备买猎枪的400法郎为妻子做了一件长衣裙。又如玛蒂尔德因为没有珠宝佩戴,再次提出不参加夜会,“叫我发愁的是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没有什么戴的,我处处带着穷酸气,很想不去参加这个夜会。”解决这一悬念的办法是,玛蒂尔德向她的好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条项链。再如,在夜会结束后,玛蒂尔德不幸丢失了项链,而且找无结果,无法按时归还所借的项链。解决这一悬念的办法是,路瓦栽倾其所有,而且借了一万六千法郎的巨债,买了一条项链。而为偿还买项链欠下的巨额债务,这一悬念的解决,是路瓦栽“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玛蒂尔德辞退了女仆,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
  小说在结尾还安排了一个更大的悬念,玛蒂尔德在经过十年艰辛,还清债务后的一个星期天,遇见了多年不见的好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她带着自豪的心情,把自己丢项链,借款买项链,十年艰辛偿还债务的经过告诉了好友佛来思节夫人。没想到的却是佛来思节夫人的那句话:“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是对玛蒂尔德在经过十年肉体痛苦之后,心灵上又一次巨大的打击,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也是一个巨大的悬念。作者的巧妙之处,是小说到此戛然而止,没有提供任何答案,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余地。
  三.用精巧的手法表现偶然中的必然性
  1.精巧的伏笔
  小说的结尾,通过佛来思节夫人的口,告知玛蒂尔德遗失的项链是假钻石项链,不仅让玛蒂尔德大吃一惊,而且让读者大吃一惊。那么小说中有没有留下过伏笔,暗示过借来的项链是假的呢?
  答案是:不仅有,而且有多处。
  ――玛蒂尔德提出借“钻石”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满口答应:“当然可以”。说明这条项链可能并不十分珍贵。
  ――玛蒂尔德谎说弄坏了项链的搭钩,佛来思节夫人似乎没有半句责备之意。
  ――拿项链盒子去买项链时,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珍贵的项链应该配有精致的盒子,这条“钻石”项链没有,真假值得怀疑。
  ――玛蒂尔德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项链的搭钩是否修理好,说明这条项链无足轻重。
  仔细思考这些细节,如果玛蒂尔德不是出于爱面子,虚荣心作怪,当初就承认丢了项链,而不是说弄坏了搭钩,或许佛来思节夫人当时会讲出项链的真伪。如果玛蒂尔德在还项链时能及时承认自己弄坏了项链,然后借巨额债务买了一条新的钻石项链,相信佛来思节夫人当时会告知项链的真伪,从而免去她长达十年的艰辛生活和巨大的心灵创伤。
  2.独特的偶合
  ――玛蒂尔德梦想挤入上流社会,而她的丈夫路瓦栽正好得到了教育部长所发的一张夜会的请柬。
  ――玛蒂尔德提出需要做新衣去参加夜会,要花400法郎,而她的丈夫刚好积攒了一笔准备买支猎枪的款400法郎。
  ――玛蒂尔德向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偏偏借了一条假项链。
  ――玛蒂尔德夜会结束回家途中,项链不知为何丢失。
  ――玛蒂尔德购买项链时,刚巧买了条外观上一模一样的真钻石项链。
  ――玛蒂尔德在还清项链的巨额债务后,才偶然遇到佛来思节夫人,并得知所丢的钻石项链是假的。
  如果没有上面这些偶合,玛蒂尔德的故事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但这些生活中的偶合又带有它的必然性。即使玛蒂尔德不会因为项链的丢失而跌入痛苦的深渊,但只要她极度的虚荣心、贪图享乐的性格没有改变,谁能保证她不会因为买家庭小车和别墅等问题而出现类似的甚至更惨的悲剧?
  3.鲜明的对比
  为了刻画玛蒂尔德这个主人公的形象,为了深化小说的主题,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首先是小说在情节上的对比。玛蒂尔德的一夜风光,与她为偿还债务的十年艰辛形成一种残酷的对比,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资产阶级虚荣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其次是,玛蒂尔德陶醉在夜会上的成功所带来的无比风光与幸福之中,与她的丈夫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形成的对比。这一对比使小说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让我们看到了象玛蒂尔德这样的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畸形表现。
  再次是玛蒂尔德耗费了十年青春,还清了债务后,见到了好友佛来思节夫人依旧美丽,而玛蒂尔德已十分苍老,变化得让她的好友佛来思节夫人难以认出这一对比。这也是极其辛辣的一笔讽刺:自认为天生丽质、漂亮异常的玛蒂尔德,仅仅过了十年时间就“面目全非”了,这是谁之过?让读者不得不去努力而认真地思考。
  
  廖伦建,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