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观察与表达――小学生作文训练一招] 小学生作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与表达――小学生作文训练一招] 小学生作文的表现手法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3:12 影响了:

  小引:本人是一名语文教师,教了三十多年的中学语文,也为中学生写过一些有关读写方面的东西。最近有机会接触了一些小学生,亲见了他们学作文所走的歧路――网上抄袭、作文书抄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此深感不安,故拟写了以下一则教案,希望与小学教师及家长切磋。
  写作文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语言,二是思维。而不论是语言还是思维其源泉又都是生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小学生训练作文必须从学会观察开始。观察之后,再求表达。表达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这个“序”一般应该按说明、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几个步骤进行。现在我以观察下面这个图片为例,具体谈谈如何表达。
  例:观察图片,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将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
  注:鹭鸶是鹭科的鸟类,为大、中型涉禽,主要活动于湿地及林地附近,它们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全世界共有17属 62种,中国有9属20种。这是一群很古老的鸟类,大约在5500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活动。它们具有长嘴、长颈、长脚的外型,羽色有白色、褐色、灰蓝色等,还有些鹭科鸟类羽色有冬羽、夏羽分别,或是繁殖期会在头、胸、背等部位出现丝状饰羽,繁殖期过后逐渐消失。飞行时长颈会缩成S形,长腿会伸出尾后,振翅缓慢,这些都是野外鹭科鸟类的辨识特征。鹭鸶也是文学作品和中国画的主题之一。
  在教给学生表达之前,教师应先教给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这一点教师们都知道,故在此略去不提,现着重谈谈表达的方式。表达的方式有说明、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五种,主要是从“目的”上区别它们。
  1.说明:以介绍事物的外形、结构、特征为主,目的是让听者或读者详尽地了解事物,如亲见一般。
  2.描写:以展示事物的形象为主(形、声、色、味、处等),同时灌注作者的情绪、心境与情感,目的是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使人受到感染。
  3.叙述:是讲故事,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个过程中当然要借助描写),目的是让人了解过程,认识“人物”与社会。
  4.抒情:直接表达对事物的爱憎情感。
  5.议论:直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
  下面结合例子,具体来谈谈上述五种表达方式。
  1.说明这幅图片
  有这样一张图片,整个画面大约是个河塘或河流。水面波纹宽大不均,水流较急,水势向西,青白色。远景是河塘的对岸。沿岸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叶子是深绿的,整个苇荡被风吹得一律往左倾斜,约有60度。近景是此岸。岸边稀疏地长着一些芦根,高低不齐,短的刚出地面或水面,长的不过尺八。有的上边还顶着干枯的苇裤,呈朽白色。离岸边不远处的浅水中有一个由低矮芦苇构成的小洲,圆形的,直径大概不过一米。小洲正中间有一只鹭鸶鸟独立着。这只鹭鸶的形象鲜明:嘴尖尖长长的,呈暗黄色;颈部上扬,弯成倒“S”型,颜色雪白,顶部却有一点黑;身上的羽毛总体是灰白色的,但颜色由上及下逐渐加深,到了膀稍和腹部几乎为黑色了;两腿细长叉开立着,颜色略白于全身。整个形象昂首挺胸,略有惊惧之态。(说明详尽并有顺序:先总后分,由远及近。)
  2.描写这幅画面
  又是春天光景了,河水解冻了,哗哗地流淌着。东风浩荡,碧水悠悠。远处还不时地飘过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河的对岸大片的芦苇葱茏茂密,苇条在风的吹拂下,跳着舞着,其阵势像极大的集体舞队;碧绿的叶子片片横斜着,像无数条臂膀朝一个方向甩去。苇下碧水荡漾,水面高低起伏,显示着春水的充沛与浩大。近处岸边,稀疏地露出地面的点点芦根还带着冬天留下的干枯的苇裤。不过底部已青青绿绿的了,大约清脆的笋芽正在孕育之中,说不定几阵暖风的吹过,就会冒出尖尖来吧。最动人心弦的是,岸边不远处有一个由几株矮小的苇草搭建成的草甸,在碧翠的春水中就像一个绿色的小岛。更奇妙的是,小岛上还傲然站立着一只三色鹭。这只水的精灵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偶遇这一方宝地,欣喜极了,惊异极了。它昂首挺胸,似乎有所思考,是被眼前的盎然春意惊住了,还是在盘算着寻个地界筑巢?也许是思念着途中遗落的伴侣?总之,其神其意实在让人咀嚼不尽。面对此番景致,你会不会想到“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诗句?抑或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俗语……(不拘泥画面的详尽细节,有想象、联想,并有感情倾向。)
  3.叙述一个故事
  啊,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一只刚刚成年的三色鹭强打着精神站了起来。他忍着辘辘饥肠跳出破碎的窝巢,孤独地蹒跚着。看着周围臭气熏天的垃圾,想起他已死去的那些伙伴,不禁寒从心起。是离开的时候了。他抖了抖污浊而憔悴的翅膀,决心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地方,另寻他乡。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终于展开了双翅起航了。一路上,他穿山越岭,搜寻着湿地和湖泊,可是所见到的这些湖泊与河流不是已经干涸,就是污浊不堪。他疲倦极了,失望极了,但是他无法安身,为了生存,只好坚持着继续飞翔。直到第五天的清晨,他突然听到了潺潺的水声。朦胧中他看到了片片芦荡,在晨风中摇曳着。啊,他兴奋极了,猛烈地拍打着双翼,终于见到了一个晴明的地方。当太阳又一次普照大地的时候,他落下来了。
  此时,他站在一小片苇草编成的绿洲之上,就像乘上了一只轻快的小船,看着脚下汪汪的春水,两岸翠绿的苇荡,心情愉快极了。不禁踌躇满志起来:就在这里了!空气芳香,水草肥美,真是难得的鱼米之乡啊!赶明寻个伴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可是转念又想了他的那些仍在煎熬着的同乡和被迫四散的伙伴,不,我不能独享这美丽的家园,对,明天启程去寻找他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定时空清楚;对人物――鹭鸶有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形象生动真切;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参考下面诗作可编写其他故事: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唐・郑谷)
  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唐・贾岛)
  4.借图片抒情
  A.以“鹭鸶”为主要对象:
  东风浩荡水悠悠,独立孤舟满腹愁。纵有鱼虾可果腹,无伴怎可度春秋。(同情之情。)
  B.以“芦苇”为主要对象:
  芦苇荡
  啊,芦苇荡,我梦中的青纱帐!
  在河边,你是最浩大的舞队;
  在湖畔,你是最团结的力量。
  鸥鹭是你忠实的朋友,
  波声是你清新的伴唱。
  风起时,你的声音如不期而至的春雨;
  光照中,你的气息似碧波轻轻荡漾。
  倒下了你是一座平静的大山,
  扬起就了你又如满江惊动的波浪。
  一起一伏弹奏出你一生的节奏,
  一春一秋演绎出你一世的畅想。
  啊,我爱你,故乡的芦苇荡,
  看到你,就想起我亲爱的父老乡亲;
  想起你,我就忍不住放声歌唱!(赞美之情。)
  5.对图片发表议论
  A.评价这幅画面的技巧:
  这幅摄影取象精巧,重点突出,景物远近搭配,富于层次感。画面整体色彩素淡,又极具动感,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有观点、看法。)
  B.评价这幅画的寓意
  本幅画面清波荡漾,苇草繁茂,特别是涉禽鹭鸶的点缀,寓含着作者对优美的生态环境的盛赞与追求。它以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是多么的重要。(有观点、看法。)
  补充说明:也许有人认为小学生没有必要学习抒情、议论,这样太难;甚至连说明与描写都应舍去,只会看图片讲故事就可以了。我觉得这要依据不同年级而定,只要学生能接受,就应该尽早地让学生全面了解表达方式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比较中加以认识,使他们的表达从一开始就规范得体,进入正规。
  (责编 张翼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