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诗经?国风》中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探讨】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
 

【《诗经?国风》中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探讨】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

发布时间:2019-03-30 04:35:53 影响了: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先秦称为《诗》,至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第一人称代词“我”在《诗经?国风》中经常出现,从其语法特征上看,具有单复数的含义,由此表示了当时社会公众自我意识的完善。从其语法功能上看,第一人称代词“我”能做主语、宾语和定语,代词功能相对完备。
  关键词:《诗经?国风》 第一人称代词“我” 语法特点 语法功能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共160篇。我将深入探讨《诗经?国风》中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特点。
  首先,简要阐述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语料中,第一人称代词有“余(予)”、“我”、“朕”、“卬”、“吾”、“台”等,其中“我”出现的最早,使用最为广泛、存延时间最长。“我”常用来表示复数,译为“我们”,如,予惟曰:“襄我二人,如有合哉。”(《尚书?君奭》);有时也用来表示单数,译为“我”,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随后,“我”表示单数的意义不断扩大,获得大量使用和推广,而且 “我”的句法功能不仅能做主语、宾语,还有能作定语。作主语,如“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尚书?多方》);作宾语,如“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周易?蒙卦》);而作定语时,如“天降割于我国。”(《尚书?大诰》)
  其次,根据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语法特点,详细的论述《诗经?国风》中 “我”的单复数形式特点。
  《诗经?国风》一共160篇,当中有74篇不同程度的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我”,共计274个。在所有篇目中使用一个“我”有16篇,两个有15篇,三个有18篇,四个有8篇,五个有2篇,六个有3篇,七个有2篇,八个有3篇。而《邶风?北门》《鄘风?桑中》《齐风?还》《豳风?破斧》中分别有9个第一人称代词“我”,《邶风?古风》《卫风?黍离》《豳风?东山》分别有12个,这几篇目使用“我”的频率相对较高。
  从“我”的复数意义上分析,如
  ①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有子七人,母氏劳苦(《邶风?凯风》)“我”,指七人。句子意思为,母亲贤惠而且慈祥,但我辈不成材……(母亲)有七个孩子,生活辛劳艰苦。“我”在此表示复数的含义,代指母亲七个孩子。
  ②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唐风?羔裘》)“我”与“人”连用结合为一个词,相当于“我众人”演变为“我人”。此处“我”做复数表达“我们”,句子意思为,穿着羊绒做的外套和豹绒的袖子,使我们姿态高傲。
  《诗经?国风》里将“我”用作“我们”的意思并不多,而大部分是解释为单数“我”,如下:
  ①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召南?虫草》)
  ②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能列举的例子很多,当中“我”都代称吟唱者本人,是单数意思。
  在《诗经?国风》当中使用相当多数量的第一人称代词“我”,表示“我”、“我们”的单复数意思,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风》是《诗经》当中描写风土人情的篇章,属于“风土之音”(《通志?总序》),即是各地的民歌,而十五国风就是十五地区的民歌。这些民歌多是出自乡间百姓之中,描绘他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出于这种情况,诗歌的抒情主人公主要是百姓自己,他们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对爱情的向往和社会的压迫等。百姓抒发自己的情感,当属要使用“我”这个第一人称代词来吟唱诗歌,才能达到直接抒情的效果,充分表现自我的感受。
  第二,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突显自我意识的扩大。这是由于在古代原始社会阶段中,对于神和宗教的信仰,强调以神灵为思想主体,但发展到周民族,“我”的观念增加,自我的意识和想法以及强调自己的概念不断扩大。这样使得百姓关注自己的想法,通过抒发自我的感受来表达生活状态。就此情况,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使用数量增加也是情理之中的。
  另外分析《诗经?国风》中 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语法功能,这包括“我”的主语、宾语和定语的用法。
  在《国风》当中“我”作主语的情况相比较更多,例如:
  ①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唐风?蟋蟀》)
  ②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秦风?渭阳》)
  第一人称代词“我”作主语时,处在句子开头,以直接抒情的方式的表达思想感情,描写生活场景。
  “我”作宾语时,是作为受事对象,如:
  ①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邶风?日月》)
  ②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邶风?泉水》)
  而“我”作定语时,表示“我的”或者“我们的”,如:
  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
  ②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秦风?渭阳》)
  (代词“我”在《诗经?国风》中使用广泛,不做一一列举。)
  第一人称代词“我”语法功能使用的范围广泛,不仅能用作主语,还可作宾语、定语,而且数量颇多。具体在《诗经?国风》里“我”使用在主语位置较多而且集中,宾语和定语的位置则分布较散。例如,《豳风?东山》中出现第一人称“我”12个,全部都出现在主语位置;而《王风?兔爰》中“我”6次都出现在主语位置上。
  由于重章叠句的歌唱形式,将内心感情反复吟唱,令同一词汇出现在相对固定某一个位置上,这是《诗经》本身语句形式的影响。不仅“我”作为主语时有这种情况,而“我”出现在宾语或者定语的位置上时,整一首诗歌的代词“我”也将多出现在相同句式的同一个位置上,例如《秦风?无衣》中第一章: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第二章:王于兴师,修我矛戟。第三章: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这三句分别属于三章节中,同时作为同句式的定语。再如《豳风?破斧》中“我”作为定语出现9次,位置也相对固定。《秦风?黄鸟》和《秦风?晨风》中“我”都使用3次,都固定出现在了相同句式的宾语位置。
  第一人称“我”并不像“余(予)”一样主要用作主语和宾语,也不像“朕”一样主要用作定语。“我”的语法功能包括了“余(予)”和“朕”的用法,作主语、定语和宾语的功能都可以,没有太多的限制,使用起来对语言的掌握更加方便简单。因此,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使用数量不断增加,渐而渐之,替代了“余(予)”和“朕”作用,一直广泛使用至今。现在的第一人称“我”也有单复数的形式,与古代“我”的内涵没有太多改变,延续了古代“我”的使用方法。
  在《诗经?国风》中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用法特征可以概括为:在诗歌当中既出现单数形式的“我”,也有复数形式的“我”,使用次数频繁;原因为《诗经?国风》以地方百姓抒情为主,并且周朝时期的自我意识比过往社会阶段要大幅度的提高了。“我”的语法功能广泛,在《诗经?国风》中既作主语、宾语,也作定语;因为《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特征使“我”在一首诗歌中出现的位置相对固定。总体上讲,第一人称代词“我”因语法功能强大,在社会发展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直到现在社会, “我”仍是表达第一人称最主要的词语。
  参考文献:
  [1] 尹烨.《诗经》代词用法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12).
  [2] 曾令香.《诗经》《论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比较[J].枣庄学院学报,2005,22(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