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首登珠峰的遗憾】 中国首登珠峰
 

【首登珠峰的遗憾】 中国首登珠峰

发布时间:2019-04-06 04:17:51 影响了:

  ①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②登山队正在攀登峭壁  ③1975年登顶  距今34年前。  1960年5月25日凌晨,北京时间4点20分。中国一支刚刚成立5年的登山队,一举从珠穆朗玛的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征服珠峰的奇迹。
  这奇迹令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自豪。
  然而这一奇迹,在世界登山史上却是一桩颇有争议的悬案。这除了当时国外某些人在观念上轻视中国人,不相信中国人之外,就中国登山队自身而言,确实也存在一些令人扼腕的遗憾——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登上顶峰的影片证据,再加上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所造成的一些因素,使得这一壮举多少蒙上了一些扑朔迷离的悲壮色彩。
  首先,那次攀登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开展的,不要说外国人,连中国老百姓也全都不知道。本来中国和苏联订有协议,准备共同攀登,但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就决定凭自己的力量去攀登。
  第二,中国登山队是夜里登上顶峰的,而这违反了登山的一般常规。
  第三,登山时的历史背景颇为复杂,带有极浓厚的政治色彩,如1958年的大跃进、西藏平叛、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等,无不对这次登山发生影响。
  第四,登山运动,特别是像第一次攀登珠峰这样险恶的登山活动,是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综合实力体现。老牌的英国登山队曾7次攀登,7次失败,而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当年的实力,就能一举登上顶峰,实在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
  第五,也是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拍摄到登上顶峰的照片和影片。或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张照片可以证明,中国登山运动员站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山顶,曾自豪地展开飘扬的五星红旗。
  当时中国登山队持有的摄影机、照相机及胶片都是进口的。登山的所有辅助过程,也都被完整无误拍摄下来。彩色电影胶片,经34年后的今天重新放映出来,依然格外鲜艳、清晰,质量之好令专业摄影师也惊讶不已。但令人遗憾的,就是唯独没有登上顶峰这一珍贵镜头资料。
  前不久,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分别采访了当时登上珠峰的三位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及著名摄影师沈杰先生。
  问:为什么要选择在1960年攀登珠穆朗玛峰?
  沈杰:建国初期,寻找矿山、水利等资源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那时青年人意气风发,热血沸腾,哪里艰苦就到哪里。所以当1956年国家组建登山队、科学考察队时,青年们都积极踊跃参加。我曾作为摄影师在1958年随登山队和祁连山地质队到甘肃镜铁山勘探资源,并登上海拔5100米的道龙山顶峰;之后又同登山队员、科学工作者一起登上海拔6305米的祁连山主峰疏勒山;接着又登上海拔6350米的西藏念青唐古拉山;拍摄下大量珍贵的纪录影片。
  本来国家体委订在1959年攀登珠峰,向国庆10周年献礼。各项准备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但从1958年开始,发生了西藏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国家体委主任贺老总指示,所有准备登珠峰的人马,立即转赴新疆去攀登海拔7546米的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要以创造女子世界登山纪录来向国庆10周年献礼。这样我国登山史上也就出现了一个由8名青年妇女一同打破女子世界登山纪录的壮举。这样登珠峰就被安排在平息叛乱之后的1960年。
  问:当时攀登珠峰的各项条件都成熟吗?
  王富洲:1958年国家体委从高等院校、部队、工厂当中,选拔了一批队员,集中在北京香山进行训练。后来又进行了一些实地冰雪训练。如1959年进行的男女混合攀登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活动。这个山是7546米。攀登它,一是要破女子登山世界纪录;再一个就是对队员进行登珠峰的选拔,并进行高山体能适应训练。
  通过两年的选拔、训练,及其他物资的装备,中央认为条件已经具备,下决心攀登珠峰。我认为那时候准备得比较好。
  问:你们是如何突击顶峰的?
  王富洲:根据登山经验,攀登7000米以上的山峰,必须要经过几次“适应性”行军,通过逐步提高攀登高度,一是让登山队员取得对高山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侦查探明前进的道路;三是逐层建立登山营地,将登山物资运输上去,为最后冲刺作准备。
  中国登山队是在1960年3月19日进驻珠穆朗玛山下海拔5129米大本营的。3月25日开始第一次适应性行军;4月11日开始第二次行军,上升高度已经到达7300米。当时登山队决定在第三次适应性行军中争取一鼓作气登上顶峰。我被选上当了突击队员。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在7500米那个大风口处,气候比较恶劣。我们是晚上到的,又经过搭帐篷、宿舍等,体能消耗很大。由于帐篷小,几个人挤在一起,晚上没休息好,第二天我负重较重,大约才走出100多米,我就眼睛发黑,一头栽在地上。当时刘连满、史占春看我晕倒,马上给我灌氧,我也很快就醒了。这样我就由突击队员改为运输队员,叫我负责整个二线的运输。当天我背着氧气瓶和其他物资登上8100米,就又返回来了。别人还在继续突击,大约登到8600米的地方,也是由于天气不好没有成功。这次冲顶代价很大,很多主力队员都被严重冻伤,体能也消耗到极点。
  当时大家思想上有些混乱,在某些方面失去些信心。这时北京贺老总亲自打电话给我们前线总指挥韩复东同志,要求重新组织第四次突击顶峰,无论如何要登上去。再有一点,据得到的消息,在我们登山的同时,珠峰南坡有几支国外登山队也在攀登珠峰。为了给祖国争得荣誉,要求我们一定要登上顶峰。
  最后突击顶峰的是一支比较庞大的队伍。在大本营就确定了15名突击队员。然而到了8500米的突击营地后,最后选择的突击队员是屈银华、贡布、刘连满和我。我们是从5月24日早晨9点出发开始突击顶峰的。第二台阶是从北坡登顶的最艰难的一段路线。过去外国登山队都是在这里失败的。我们在第三次适应性行军及突击顶峰时,也是在这没上去。这次重登第二台阶,我们4个人登了将近5个小时。特别是刘连满和屈银华,他们为征服第二台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刘连满把手指插进冰缝中,连续4次,一寸一寸往上登,结果都从上边掉下来,体力消耗极大。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屈银华脱掉了登山靴和毛袜(登山靴上有锋利的钢钉)踩在刘连满的肩上。我们几个也一起努力,屈银华终于第一个登上了第二台阶。屈银华的脚、手因此受到严重冻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