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健全的人格【刍议新形势下体育类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健全的人格【刍议新形势下体育类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6 03:59:21 影响了:

  【摘 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人格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的进程就是人格的塑造过程。体育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特殊的一种,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作者以个人及其所在的学校和集体为参考对象,分析了当前体育类大学生人格现状,并就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类大学生 健全人格 培养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心理素质则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前景,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他们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切实做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国家的未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使学生健全人格教育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应对其普遍存在的不良人格特征进行全面地了解,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成因,然后因势利导,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认清并走出各种心理误区,使之逐步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在此,敝以我个人及我校体育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仅针对他们人格特征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体育类大学生人格特征现状与分析
  
  1.知识结构单一
  由于专业的原因,体育类学生通常在中学阶段就开始从事体育训练,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进入大学后的课程设置也以体育类为主,虽然学习大学语文、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但相对而言课时数少,学习要求比较低,尚不能起到充分提到体育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另外,体育类学生自身的学习思想也起着负面作用,部分体育类学生认为他们的任务在于提高运动训练技能,增长体育科学知识,其它知识只是附带学习而已,自身没有对哲学社会科学给以足够的重视。
  2.社会浮躁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高校与社会日益贴近,高校学生的社会活动也日益增加。敝所在院系有学生从刚入校开始就在外打工,单纯就勤工俭学而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可嘉,但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良倾向,大学是学习知识技能,心智逐步成熟的阶段,校园的氛围较为单纯,是理想人格养成的适宜场所。过早融入社会,社会浮躁和功利思想影响,对处于人格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是有害的。部分学生荒废学业,全力打工,淡忘了学习成才的目标,将获取金钱作为首要目标,对身边的同学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3.社会多元导致心理失衡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快速显现。体育类学生有相当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而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不同的经济水平在校园宿舍里形成鲜明对比,这对经济困难学子心理的冲击不言而喻。思想意识的差异也在激烈碰撞,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情况、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着迥异的观点。由于显见的原因,贫困学生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并且短期内很难改变,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健全人格的养成绝非易事。
  4.竞争中运用不当的方法
  市场机制是竞争的机制,“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得人们不得不辛勤劳动,以免被社会所抛弃。体育类大学生也一样,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要想干出一番成绩来并非易事。然而,许多大学生为了就业容易或者为了争取奖学金,竟然采用各种错误的手段。比如入党请客吃饭;班干部选举找关系拉选票;在评奖学金时千方百计找分加。许多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初衷就是加分。长期以往,不仅造成神经质倾向,而且还破坏正常的人际交往,从而使自己陷于孤立境地,严重者可造成精神抑郁症。
  5.爱情观中的不良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他们中有部分人将这种现实性带到了爱情观中。体育类学生凭借自己的外表去“攀龙附凤”的人为数不少,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的同时,也使自己放弃了自我奋斗的意志,去追寻所谓的“人生理想”、“雄心壮志”,殊不知四年下来碌碌无为、适应能力较差。对“龙”、“凤”的委曲求全严重扭曲了爱情那种追求平等、完美的初衷。这种功利主义爱情观最终将是扭曲人格的杀手之一。
  
  二、当前体育类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丰富多样的知识结构
  要养成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体育类大学生而言,既包括本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其它要求学习的课程,还包括大学课程外的知识,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等都在其中。对包括体育类大学生在内的所有人而言,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有选择的浏览百科知识,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是可行的。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阅读量,不仅将提升体育类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状态,从而成为更易被社会认同接纳的毕业生。
  2.高层次校园文化建设
  高层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是促成良好学习氛围形成,使不断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挖掘学校在文化方面的底蕴,提炼出学校特有的文化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品德和人格;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筑当下的文化平台,给学生提供文化大餐。体育类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较高,但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包括社团活动在内的文化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同学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补充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的不足。体育类学生崇尚文武兼修,学习型、理论型人文社团应成为鼓励参加的对象,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理论,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对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制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不是大学校园的新事物,在体育专业和体育院校也屡见不鲜。从目前学校教学具体情况来看,心理学仅仅被当成普通课程,对学习者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还很小,如果能将心理学作为基础课,并且突出其中个人心理健康部分,将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使心理学知识成为每个体育类学生的常识,将有利于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的心理学应用和自我诊疗。此外,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机制应当逐步建立并持续有效运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机制应当是多层次体系,由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学生共同组成,不同的层次发现和解决不同的问题,重在协助预防,将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可控范围内。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就能在心理问题产生或暴露初期,引起当事人或身边同学的重视,将病情控制住,从而避免更加严重的后果。
  4.加强体育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体育类学生目前所学的人文课程中传授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的课程较少。大量需要记忆的枯燥知识,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却慢慢地消磨着学习的热情。敝以为可以开设诸如思想史、哲学史之类的课程,把课堂人文教育的重点从间接知识传授转变为传达精神理想上来。从时间上来看,通常在二年级以后就不再有非专业课的人文课程。作为健全人格养成基础的人文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人文课程设置应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体育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人格特征,广泛深入地开发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结构中忽视健全人格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通过各方面地系统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魅力,使其真正培养为具有健全的人格魅力,专业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和彦芬.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2]胡瑞,李忠云.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3]许立俊.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德育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