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2:01 影响了:

  【摘 要】本文从创设创造性环境,塑造创造性人格,开设创造性课程,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此外,还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创造性 环境 人格 思想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45-02
  
  一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创造性环境
  社会、家庭、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创造性的两个条件。”托兰斯曾对小学生进行过研究,一些有创造性的儿童往往以愚蠢和顽皮著称,在小学3年级末,他们就学会了隐瞒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与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或父母态度民主,支持学生或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儿童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式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则可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
  创造性环境的创设应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方,都会给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带来巨大损失。
  2.塑造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4)鼓励幻想;(5)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此外,有恒心,一丝不苟,克服胆怯、倦怠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方面。
  3.开设创造性课程
  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开设创造性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美国已创设了多种创造性课程:(1)创造发明课;(2)自我设计课;(3)推测课;(4)假设课;(5)发散思维训练课。
  发散思维训练是国内外训练创造性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其主要内容有:用途扩散、结构扩散、形态扩散、方法扩散。
  4.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一,掌握创造性思维策略,有助于创造力的显现与提高。世界著名的创造学专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职工进行创造技法的训练和培养,结果使每个职工的创造力提高了3倍,公司大获成功,利润成倍增长。创造性思维策略主要有:集体激励策略、类比思考策略、对立思考策略、转换思考策略、移植思考策略、分合思考策略。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以上策略,每个人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第二,排除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有意识地排除影响其的障碍。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主要有:一是“先入为主”效应。“先入为主”常常导致思维呆板,而难以寻到新的思路。二是强刺激的影响。问题中强刺激常常使我们给予较多的注意与关照,这易使思路在强刺激上而难以自拔。三是中间状态与目标相似性的干扰。四是暗示效应。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人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所设置的暗示情境中而难以转换思路。五是多余刺激的干扰。六是“功能固着”障碍。
  在以上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诸多障碍中,思维定式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因素,它使人思维狭隘,使问题解决难以有新的突破。因此,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
  5.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早在1959年布鲁纳就提出了:“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重要的特征。”
  非逻辑思维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1)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提倡大步骤思维。(2)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培养学生善于把不同事物与所探索的问题联系起来。(3)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4)创造让学生有大胆探索与猜测的机会。(5)培养学生构建整体观念的能力。(6)训练学生抓住“一闪之念”。
  二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教师应先开发自己的创造性
  第一,选择恰当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选择恰当的音乐进行体育课教学,正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体育教师的青睐。体育课准备部分采用健美操、韵律舞的形式,放松部分采用舞蹈形式,有的老师甚至整节课用音乐控制课的各个环节及练习时间,充分利用了音乐的韵律、节奏,以及艺术的美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技能。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无疑是教法创新的思路之一。
  第二,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教学效果。在动作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阻碍学生学习。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降低篮圈高度,来针对受身高限制的教学对象进行体育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体现。
  第三,巧用自然,寓教于乐。大部分体育技术动作的形成都来源于自然,如标枪运动就是受古代狩猎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游泳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生存环境而掌握的一种技能。反之,运用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社会活动,追溯体育技术动作的起源,进行体育教学,无疑也是教法的另一创新。
  第四,结合教材,巧妙安排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课组织教学形成有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目前学校一堂体育课的内容一般是2~3个,将这几个内容有机地排列,依次地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发展体能的教学法,类似于巡回锻炼法。
  第五,教师要善于抓住“一闪之念”。教师在教学中,思考问题时,相互交谈中,师生对话时甚至在睡梦中都时而会有灵感产生,教师应对之加以警觉,做好充分准备,一旦灵感出现,就能抓住它,及时地让“思维闪现之花”结出“思维之硕果”,这将对教师以后的工作带来诸多益处。
  2.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营造创造性的环境,培养创造性的人格。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民主,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式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则可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学生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求新求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应一概否决,而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这样就能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中富于幻想,大胆思考。如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教游戏方法,而只是提供游戏必需的场地、器械条件,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游戏方法。教师在练习中采用学生自创的游戏方法,在练习中加以引导,激发学生不断地进行改进。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信心等得到了提高,克服胆怯、克服困难的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扬。
  第二,因势利导,培养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体育教学虽然也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它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运用各种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探索的时间,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多启迪思维、引导创新的机会。如前滚翻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个别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虽说动作不是十分规范,但也可以说是比较大胆的一时间,许多学生纷纷效仿。由于不能掌握动作要领,于是千奇百怪的练习方式纷纷呈现,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要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及时中断练习,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加以正确引导。首先,鼓励学生的创造行为;其次,对练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创造。既满足了学生求异、求新、进取的欲望,又促进了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第三,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传统方法,学生只是灌注知识的机器。在练习过程中,小干部进行指挥、管理是理所当然,后进生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被指挥、被管理的角色位置上,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优生、后进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都要善于打破这一思维定式,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进行角色转换,各尽其能,大胆思考,对问题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结论,帮助学生积极寻求多元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并积极接受和采纳学生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造精神。体育学科教学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课堂教学“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组织教学形式僵化,忽视个性差异、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不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差甚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证据表明,这类参与学习比消极被动的学习有效得多。”“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提出一些新奇、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将此视作离谱,而应积极鼓励他们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教师在钻研教材、选择教法时,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构建起一种思维活跃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快乐教学”、“小团体教学”等。
  第五,利用体育的项目特点,培养创造性品格。教师可利用球类运动、接力赛等集体项目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耐久跑等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利用课前和课后布置、整理、收拾器材的工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和进取、奉献精神等创造品格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蒋守铭.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体育教学,1999(5)
  [2]赵颖奇.徐白友.足排课创意思维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1999(3)
  〔责任编辑:高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