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简短的工作能力怎么写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简短的工作能力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2:25 影响了:

  【摘要】本文先从“语感”的定义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必要性。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积极参与实践、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重视理性分析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语感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实践
  
  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丐尊先生,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语感教学,但迄今为止,语感和语感教学并没有被人们真正理解和重视。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都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语感
  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我同意这样一种说法: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简言之,所谓“语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因此,语感的强调,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亦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一种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悟。
  二、为什么要训练语感
  1.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读写听说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更新语文教育观念,将“语文教学由面向作为物的工具转而面向作为人的学生,由旨在使学生获得一种工具转而以语感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整个文化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地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语感”。可以说,语感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在语文知识而在语文能力,即语言的运用。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2.训练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能力,亦即语感能力。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步入了误区。教师往往仅在语表意义上兜圈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课文只是些抽象、干巴的内容梗概和毫无生气的语言符号。课文的阅读教学,根本着眼点应使学生增强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语感敏锐的读者,往往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还有弦外之音、音外之意,甚至包括连作者自己也“难以用语言确切地表达”,然而又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种种微妙之处。
  三、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1.积极参与阅读教学的语感训练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主体
  语感作为一种能力不是靠灌输生成的,只能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之“感”源于所感之“语”,由学生对言语对象的感受积淀而成,而感受只能产生于人们自身感受的实践,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感知“自己的实践”是语感得以生成和升华的唯一条件。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千百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样自觉不自觉地长期训练,反复实践和在社会的不断交往中,语言文字规律、词句的含义、情味等就以“格”的形式巩固和积淀,而储存在大脑里的一个个“格”组成了“格的结构群”,这样,人们在重新接受言语符号特性编码时,意识就会与自己头脑的“格”相契合,立刻触动心弦,以自动化方式对号入座,迅速感知作出判断,所以就产生了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读就懂、一写就通的效应。
  当代语文教育要建立一个开放系统,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广阔天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通过广播、影视、书报、交际等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扩充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感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目前“大语文”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校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使语文学习无时不有、无地不在,让学生最大限度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和因素,进行反复能动的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的实际操作训练中,把语言还原到一定语言环境和生活情境中加以模拟、演习和创造,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比如,鉴于学生时间、精力和物力有限,跨出课堂体味生活进行知识积累的经历毕竟不多,可以让他们大量阅读文学、文化大师赋予山水以灵性的华章,并借助观看有关的风光片,使感触更加真切。或者把课文范读配上和谐的音乐、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想边动,让学生心中引起愉悦之感,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心境,让语言文字之美默默地随情潜入心。
  当然,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并非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策划、组织、启发、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切身感悟其中的规律和意蕴。如温庭筠的《望江南》,笔者在教读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先是反复的朗读,再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学生就能体会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一位女子独自在楼上,凭栏远眺,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而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儿不见踪影,水脉脉,思悠悠,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肠寸断。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体会到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事实证明,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投入朗读了,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拔,学生往往体会得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
  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没有良好的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地学习,良好习惯可以终身受益。叶圣陶明确提出“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语感的灵敏和准确是以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养成为基础。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着力“口语交际”,尤其要突出的是“读写”。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语感。当然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还应当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
  3.重视理性分析是深化学生语感层次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法规则),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效果、语言环境,让理论知识潜伏沉淀为头脑中的“格”,使语感粘附更多的理性因素,这对于提高语感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夸美纽斯指出:“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5)语感能力培养应该注重在学习中获得理性知识,在练习中取得理性经验。有一定的语感基础后,在读课文或其他课外书时,学生以其年龄阶段特有的好奇、求知心理可以对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进行发掘。更多的学生会提出新的主张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会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来表达。时间长了,就会使语感得到发展和深化。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发现问题的深度必定会令人惊喜。学生思维的潜意识便更多的得到发掘,潜藏在水底的冰山终将展露于世。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就是让学生较多地进行语感实践,把语言还原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加以模拟和演习,在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一种条件反射的关系模式,积累语言的种种表象材料。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一种敏锐的语言直觉。当学生接触到新的语言文字时,就能在刹那间凭着语感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只要语感训练到位,学生自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意的正误、形象、情感等诸方面的感受及种种妙不可言的意味,从而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