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创新教学的“三味”|如何提高教师创新教学水平
 

教师创新教学的“三味”|如何提高教师创新教学水平

发布时间:2019-06-16 04:27:29 影响了:

  儿时经常被母亲叫去打猪草、割牛草,累了就躺在沟沿上望着蓝天,幻想要是有一台能割草的机器多好,就不用我天天背着筐去割草了。饭后在碗盆边磨叽,一边洗一边想:要是有洗碗机多好。现在,割草机、洗碗机早已面世,不过不是我发明的。
  发明创造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来源于问题的解决,这是不争的事实。当教师以后,常遇到工作上的困惑而烦躁不安,没有了儿时天真的幻想,而多了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拿学生不喜欢做的作业来说吧,通过“包装”,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看来“包装”作业挺有意思的,你说它是创意也行,你说它是创新也行。发现问题,最终还要回到解决问题上来。
  批改作文是件头疼的事,大班往往有六七十篇作文,老师们紧改慢改都需要花两周时间才能把作文批改完毕。而学生拿到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时,只是轻描淡写地扫一眼,便放在一边。就是小班,学生也并没有从教师的批改中学会修改文章,收益甚少。吃力而不讨好的事,我们经常干,但又常常喊累。我们有没有想过既能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又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实效呢?方法总比问题多,关键是你我有没有怀疑的精神、批判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
  一、怀疑是创新教学的酵母和温床
  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产生于怀疑。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反驳,这样往往会有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怀疑是发自内心的创新潜能,它激发人们去钻研、去探索。我们不要总认为教材是专家们写的,不可能有误。专家们知识渊博,我们是应该认真学习的。但是,事物在不断地变化,有些知识现在适用,将来不一定适用。再说,现在的知识不一定没有缺陷和疏漏。课改前,在执教《给颜黎民的信》一课时,插图上鲁迅先生站在窗前燃起的“一支香烟”引起了我的沉思:这插图上的“烟味”,是否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呢?于是我对12册小语教材作了统计,发现共有7幅插图、9处文字涉及吸烟内容。然后从为“完善教材”与“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撰写出《教材插图中的“烟味”》寄给教材编辑部,以期教材编写者进一步完善教材。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在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思想指导下,各种国标本教材纷纷涌现。教材既然是人编写的,它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有误有差错也就在所难免,更何况是崭新的教材呢?以语文教材为例,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是一些名家名篇,尽管是名篇,一定会打上作者那个时代的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一些忽略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等开始突显出来。科技的发展,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原来认为正确的知识可能是错误的,然而教材却不能马上改正过来。教材的革新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个性化地解读教材,指出“瑕庇”带来了可能。
  有的人不曾怀疑,一般也不敢怀疑。是什么使我们丢失了“怀疑”的精神,难道仅仅是教育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僵化了我们的思想?驯服了我们的行为?习惯了程序性的工作流程?如是因袭、顺从、盲从则与我们相伴,那就不曾有怀疑它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教育也就没有了新的生长点,教育也就没有了她的魅力。
  二、批判是创新教学的桥梁和先导
  如果说,怀疑还只是一种朦胧的诉求,是一种缺乏足够依据和充分理由的犹豫,那么,批判则是通过明确判断、深入研究、分析求证,从而否定某些不合理性、落后性、不正确性、不完善性,使问题浮出水面,使矛盾明朗化,批判是怀疑精神的继续和超越。当然,批判本身并不意味着正确和真理,但它意味着走向正确和真理的一个契机。批判是双向行为,批判本身也包括反批判,批判是思想的防腐剂和清洁剂。
  当我听完了数学教研组推出的14节公开课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种要上公开课的欲望从心底升腾起来。因为从这14节公开课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触动了我的敏感神经。第一,课堂上,教师不应该那么像“教师”,学生不应该那么像“学生”。课堂上也不应该没有争执的声音,也不该没有师生、生生之间的冲突。第二,数学不应只是从黑板上、多媒体上学来的,学生还应该知道去看书、会看书,把书读懂、读出问题、读出课文背后所表达的意思。在我的眼里,一堂理想的数学课应是师生之间“师亦生来生亦师”。数学老师不曾有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意识与习惯,学生只知道在黑板上、练习本上机械地操练。读文的能力弱化了,自学能力更无从谈起。时隔近30年,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在重复着过去的故事,怎能不引起我的震惊?课堂上让学生看书自习,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都是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阅读从未引起教师的重视。
  甘当解剖的“麻雀”,以语文教师的身份去上一节数学课,以期引起数学教师的思考,从而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从理性思考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批判,它需要在数学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诸多现象中对一些不是教学本质的现象进行区别、质疑,从而进行筛选、淘汰。对教学的质疑是一种必要的勇气,筛选信息是一种必要的能力。勇气不是莽撞,而是在冷静的思考中产生的一种力量,筛选则是一种取舍的能力,它不同于否定。只有在合理的质疑中进行适当的筛选,才有可能抓住教学的本质。
  三、建设是创新教学的能力和要求
  仅有批判,而不去建设,还算不上真正的批判,因此建设是创新教学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常常听到诸多专家对当下的教材、教学进行批判。就拿饱受诟病的作文来说,如何提高日记写作的实效性,有的老师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观察日记、剪贴日记、信息日记、气象日记、台历日记、摘录日记、学习日记、活动日记、实验日记、思考日记等十余种。为解决撰写日记的动力问题,有的老师在写作主体上做文章,变个人日记为小组成员的“循环日记”。 笔者在继承传统“看图作文”的基础上,创建了“童漫作文”理论,把观感的快乐与想象的美感、习作材料的运用与再创造结合起来,从而有效解决学生习作兴趣(内驱力)与习作内容(材料)的问题。抓住了作文的牛鼻子,便解决了作文教学这个难题。我们的小语人借鉴前人或当下专家、名师们的教育教学智慧,使自己少走弯路,快速提升了教学能力。借鉴他人不等于照搬照抄,必须立足于创新,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个性特长进行创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