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初探|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语文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初探|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语文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3:34 影响了: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顾讲,学生只顾练。千军万马只朝“升学”这一独木桥前进,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认知主体,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生疑一质疑一释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创设质疑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和谐和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安全、自由学习和发展的心理环境,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本条件。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问难,是主动探究的充分体现。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所以在课堂上无法形成质疑问难的氛围,如“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提的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呢?”“说错了,老师会批评我吗?”“同学们会讥笑我吗?”等等。针对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学习――这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思维才能活跃,才敢倾吐心声。大胆质疑问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角色地位,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感。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角色互换”,思考问题时,有时领个头,诱发思维;有时插话激发深思;有时假装糊涂,引发争论。合作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即使所提问题不着边际,我也会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这一课时,当同学们得知:2000年国家花巨资从海外购得部分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时,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国家为什么要花这些冤枉钱呢?”对此,我并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认识。这个同学所提问题虽与老师的想法不一致,但我仍然表扬、鼓励他,保护其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同时,因势利导,不但使这个同学认识回收这些文物不是花冤枉钱,而且使全班同学都认识到保护文物的意义,同时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质疑问难,学生不但心情舒畅,而且增加了质疑问难的胆量。
  
  二、教给质疑方法
  
  1 课前探疑。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入门,是自主学习的起步,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在预习中先自己下水,提前思考,自己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解决学习上的拦路虎,心里有底了,自己弄懂的可以加深印象,自己不明白的内容,大胆进行质疑问难。就是“课前探疑”。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世上没有傻问题》这一课前,我先布置学生认真进行预习,对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交流讨论,共同解决。于是,上课时,大家争先恐后提出质疑:“课文的题目为什么用‘傻’字呢?”“哪些问题往往被人们视作傻问题?”“作者为什么认为世上没有傻问题呢?”这样,学生通过质疑问难,主动参与,使教师的教学省时、高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 课中引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的质疑能围绕师生共同设置的教学目标进行,这就是“课中引疑”。教师要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努力让学生的提问集中,有条理,具体些,避免节外生枝,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陈毅市长》这一课时,在让学生研读高潮部分,了解丰富的潜台词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质疑问难,结果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呢?”对此,我并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探究,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这是陈毅高超的说话艺术的表现,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促使齐仰之与陈毅谈下去,陈毅也就巧妙地使齐仰之由“只有三分钟之限”到“尽情尽意言之”,再到“秉烛夜谈”“三天三夜”,这个妙喻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然后交流讨论,解学生之所疑,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实质,获得了新知,兴趣倍增,更增添了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中引疑”的方法很多,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疑问难:(1)从课题上质疑问难,抓住“题眼”进行质疑,引发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有异议处质疑问难,找到课文中不同寻常、不合常理的地方(如“无需写出的却偏要写出”、“似应写出的却有意略去不写”、应该详写却略写等)进行质疑,引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3)关键处质疑问难,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抓住关键处进行质疑,领会文章的主旨;(4)矛盾处质疑问难,“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确实存有某些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矛盾现象”,抓住这些矛盾现象进行质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5)用语上质疑问难,对文章运用语言的特点进行质疑,体会遣词用语的精妙之处;(6)标点上质疑问难,特别注意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弄清它们的表达作用。
  3 课后寻疑。一篇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应留一定时间,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回味学习内容,启发学生“于不疑处有疑”,即“课后寻疑”。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杨礼赞》这一课后,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质疑。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为什么反复用‘不平凡’三个字呢?”这个问题提到了点子上。老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因为这篇课文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的。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于是,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的面前。
  总而言之,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师生长期共同努力。学生敢问、爱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记忆者,而应是实践者、研究者、发现者,在积极主动的质疑问难中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 福建南安市乐峰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