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挣脱束缚的意思_挣脱质检的束缚重建《考试说明》的权威
 

挣脱束缚的意思_挣脱质检的束缚重建《考试说明》的权威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1:32 影响了:

  今年福建省语文高考试卷最为出色的优点是命题者在全局的统筹上,准确地把握(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福建省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精神,挣脱了由普教室拟制的福建省高考质量检测卷的束缚,严格地遵循《考试说明》的规定命制试卷,重建了《考试说明》在指导高三一线师生复习迎考中本该有的学术权威,让内心焦虑的考生得到了安抚,从而平静从容地应试答题。
  其实省教育厅3月出台的2010年的《考试说明》对高中学生文化经典的阅读测试已作了明确的说明,即“对古代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用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考查”。遗憾的是4月份由省普教室拟制的2010年福建高考质量检测试卷中,却出现了明显违背《考试说明》的规定,用填空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文化经典选材内容的理解,且试题所设置的参考答案与紧接着的用简答题方式考查的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有着相当部分的交叉重复,完全颠覆了一线教师对高考总复习所做的指导。于是,文化经典到底要如何检测自然成了悬在师生心中最大的疑团,在临考的紧要关头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所以当今年高考试卷出炉后,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试卷的命题者严格地遵守《考试说明》的规定,依旧用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维护了《考试说明》的严肃性,平定了考生们不安惶恐的心情,使得他们在高度紧张的高考考场上能够从容应对、高质有序地答题。而文学名著的考查,也基本上定位于检测学生是否“读书”上。第7道文学名著阅读多选题要求考生找出对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其中的正选项B关于《红楼梦》的叙述――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续”。看上去似乎涉及到小说的细节,可说到黛玉有金锁,混淆了“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真正考的就是大情节了,只要读过《红楼梦》就应该掌握。而E项对《欧也妮・葛朗台》的叙述则说欧也妮的母亲把欧也妮幽禁在房间里,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这表面看起来似乎也在考查考生对小说细节的把握,可读过的人都知道巴尔扎克把欧也妮的母亲塑造成天使般的人物,试题这样叙述故事,大大歪曲了作品的大情节,把守财奴“父亲”的行为写成了天使“母亲”的行为,读过《欧也妮・葛朗台》的人不可能判断不出其谬误。命题者对《考试说明》精神的把握及对试题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
  其实4月份出炉的省质检卷不仅在文化经典阅读测试题上颠覆了《考试说明》的规定,而且在题分高达lO分的时事评论测试题上,它也拟出了不同于《考试说明》样卷上的试题,更是扰乱了人们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复习的平静心态,因为关于时事短评的测试在《考试说明》上没有像文化经典的测试那样有明确的规定,而仅仅是提供的样卷上用2009年福建高考试题作为样题,因此它的不确定性自然更大,更有可能让命题者根据自己的喜爱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而高考试卷的命题者显然也不受这影响,依然根据样卷提供的样题拟制,从而让多变的福建高考试卷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镇定了考生的心理,让他们不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考出了自己真实的水平。
  所以说,相比2009年的那一份被人笑称为第三份省质检(当年某机构拟制了两份省质检卷)的福建省语文高考试卷,今年试卷最鲜明亮丽的一个特点,就是挣脱了福建省内各级质检的束缚,忠实地贯彻《考试说明》的精神,否定了各级质检传达给考生的错误甚至荒唐的所谓考试信息,明确《考试说明》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这对终止各级教研机构胡乱解读与散布高考信息的行为,混淆一线师生的视听,重建《考试说明》的权威,有着积极的意义。
  尽管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试题所提供《格林童话》出版过程因不符合史实遭到了质疑,但从试题本身对考生所提出的要求上看,这道试题也算是这份试卷的亮点之一。试题只提供了一个事实材料,没有任何多余的提示,仅仅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为广大考生创设了无数个分析评判的角度,从而产生非常多的话题,是这几年国内颇为流行的新材料作文试题。它的闪亮就在于把“提炼观点、自主立意”融进作文能力的测试中,并将它确立为作文测试的第一要点逼使考生直面事实,自主分析。而材料中略微复杂的过程则保证了考生能从感性层次激活其潜在的智性,使他们既可以从格林兄弟不成功的角度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行百里者半九十”,“功常亏于一篑”,“‘思维定势’危害大”,“可以执着,但不可执拗”,要“站对人生的舞台”;也可以从格林兄弟的朋友取得成功的角度说要“换个角度(思考)看问题”,“用心,常能淘得百宝归”,“偶然,常常就是必然”,“拾起每一个偶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还可以从格林兄弟的失败与格林兄弟朋友的成功这个全景角度谈“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偶然寓于必然之中”,“失败与成功”,“伯乐与千里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机遇不仅要等待,更要创造”等等话题。而这样一种新材料作文其实也是对福建语文界自2004年以来逐渐形成的无主题命题的坚持,就多角度切入作文来说,这种命题所显露出的近似于“无命题”(即没有直截了当的具体题目、没有范围狭小的具体话题)的趋势,对于高中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提升,对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拨乱反正,都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中难度特低的试题很多,虽然它能给考生以较多的自信,使每年一度的高考有了一个温柔的开头,但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信度与区分度却因此下降了不少。第1道的默写题,不仅只有一句考的是难度略大的今年新增加的背诵篇目《声声慢》,所有默写的句子中均不含难写且易错的字词。第6道诗歌鉴赏题中的(1)(3)两个小题,第(1)题考的是“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么”,诗题为“访隐者”,“隐者”用一个字难以与之呼应,那么重点就落在了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访”上,而全诗表现人物动作的词只有“踏、抱、出”三个,其中“抱”与“出”分别都有自己的主语“寒云”“山翁”,答案自然是“踏”,毫无争议;第(3)题要求考生在“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中找出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只要考生知道诗题“访隐者”的“隐者”指的是隐居不做官的人,根本不用分析就可以得出A项陶潜的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是与本诗所寄寓的情怀最为相近的诗句的答案。这样设题,今年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必将前所未有的高。试卷第16题则是福建语文高考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 真正体现国家《考试大纲》语言知识与运用的试题,而这次所设的(1)(2)两小题分别为改病句与语句衔接选择判断,第(1)小题中用“美轮美奂”来修饰文艺晚会的错误是个经典的用词不当的语病,许多教辅书籍都提及并让学生修订过;而第(2)小题看似复杂,但世博会的语境非常清楚,因此《相约上海》不可能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去“描写‘今夜郎州月,闰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吹响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因为这都与“世博会”的主题不合,所以那“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只会也只能去“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B项是答案的正选项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甚至连向来都有较高难度的甲、乙文本的第13题今年也显得异常容易,虽然要求考生选出“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但设制的错误过于明显,文学类读本第13题的错误项BDE,一是明显与文章主旨唱反调的“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一是将根本不具备对比性质的北国春风吹拂带来的景象“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描写说成对比,一是颠倒黑白地将欲扬先抑说成欲抑先扬,全是通过简单阅读便可作出判断的问题,基本没有思考的深度。而实用类读本第13题也基本如此,错误项ACE要么做出了不合常理的充要条件判断“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人”’,要么将部分内容替代全部内容“《内经》中‘人事’,是指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即指人体身心健康状况”,要么导出荒谬绝伦的推断“《内经》时代的医学比现代更发达”,全都错得离谱,考生只要将原文与选项稍加比较,根本不需要分析,便能正确答题。设题缺乏智性的考量,几乎可以用幼稚来评价。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今年福建省高考试卷的第一道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中的6道小题,虽然涉及了诗、词、赋、文等各种文体,但只有1题是2010年福建语文高考《考试说明》新增加的背诵篇目的内容,这似乎有悖常理。可认真一想,这样做还是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是有一定道理的。福建省2009年的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只要求考生背诵13篇高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积累的量显然偏少,于是2010年新修订的《考试说明》就将高中学生必须积累的古诗文增加到18篇(增加了《陈情表》《滕王阁序》《声声慢》等古诗文)。虽然新增的篇目占要求考生背诵的篇目的27%,但这毕竟是在考试前几十天增加的,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做到会背诵能默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负担。而新增内容只占试题的16%,就是照顾到这些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这些诗文的背诵默写,从而给他们以考试的信心。
  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较之2009年的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在探究题的设置上有很大的进步。2009年老--师们是第一次拟制探究题,缺乏足够的经验,拟制出的试题――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给出的探究要点竟然是: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除了②与命题有些相关外,其它两点根本涉及不到“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这一命题的,哪里有科学命题的影子!而今年则不同,首先是避免直接出现“探究”这一概念,其次是所拟制出的试题――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答案不仅提供了两个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的示例――1.“《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打启迪。我们要认真地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内经》这样的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还特别强调“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在充满多元解读之宽容的同时,更体现了阅读个体对文本的精细探究,大大加强了命题的科学性!与新课程实验所提倡的个性化阅读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若仅从文体的区分度来讲,今年的试卷在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选择上,也比去年有了显著的改进。2009年的试卷文学类文本选择了丰子恺的《阿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