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周恩来】
 

【周恩来】

发布时间:2019-04-08 04:39:33 影响了:

  在我任教的亚得里亚海边的威尼斯大学里,传诵着一个伟大的名字——周恩来,他的思想火花,点燃着异国青年的心,照耀着求索者的路。  如饥似渴地夜读  1978年春天的一个夜晚,串串灯火点缀着水城的拱桥、广场、岸边,映照着来往的游艇和轻舟……渐渐地,游人尽兴而归,万家熄灯入睡,而临水古楼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却还透着亮光,一个年轻的姑娘正在伏案夜读,她,就是威尼斯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科拉拉。
  已经是十几个夜晚了——她没有漫步海边,也没有赴朋友的婚宴,而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如饥似渴地专心看书,一页页,一行行,领会着,思索着,摘录着。是什么书使她这样入迷?这样牵动着她的情思?是沙巴蒂尼教授赠给她的特殊礼物—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诗文。
  教授怎能忘记:在悼念周总理的哀乐震荡世界的时刻,在人民呼唤总理的悲声传到亚得里亚海滨的日子里,他的学生——科拉拉和同学们,以各种形式怀念这位伟人。一个月以前,教授访问中国的时候,为了满足科拉拉的心愿,到处询问、收集和购买纪念周总理的文章、书报;回国后,他就把中国人民用血和泪凝成的诗文送到了科拉拉的手中。她,一接过这些动人心弦的作品,就改变了往日的生活节奏:在课间休息的片刻,在学生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分,在乘船返回住处的路上,她争分夺秒,手不释卷,心和书相随,情与诗相通……
  此时此刻,夜深人静,她的面前正摆着1977年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一遍,两遍,三遍……她边查阅字典,边琢磨诗句的深意,竟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的人民想念你,……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又过了几天,她在一篇作文中写出了自己思想的升华:“从一个伟大的生命中,我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基石……”
  心中有一处光亮的彼岸
  一列从罗马开往威尼斯的火车,迎着水乡古城的朝霞,缓缓地进入了车站。科拉拉快步走下火车,带着从罗马意中友协书店买回来的汉语词典和几本中文新书,登上了开向学校的汽艇。此时,校门还没有开,她坐在门口小桥的石阶上,打开了本子,掏出了圆珠笔,重温着在火车上读过的文章,用汉字一笔一笔地默写周总理的话:“争取一分钟的时间,就多做一分钟的工作。……”
  上课铃响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历史课,吸引着学生们。沙巴蒂尼教授从南昌起义讲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高高升起。最后,他结合自己的访华观感,向学生吐露着充溢在心中的真实情感:“二十多天的中国之行,我亲眼见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在中国这个为人类献出了灿烂文化的土地上,周恩来为中华‘腾飞世界,而献身的思想,光照人间!人民充满着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现了奋力探索的勇气……”寓意深刻的话语渗透着年轻人的心田,科拉拉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一天下午,全系没有课,我在教研室里批阅学生的作业。忽听窗外雨打水波的声音,我放下笔,举目眺望,只见雨点由小而大,潮水合着雨水溢进了纵横交错的条条小巷。岸边、石桥行人稀少,面对这雨点、潮涌和行人举伞趟水的艰难情景,我在思虑科拉拉今天能来吗?一个星期前,她就要求在今天辅导;然而每逢这样天气,学生总是很少来的……突然,门外走廊里响起了脚步声,是科拉拉来了。她一进屋,就立刻放下雨伞,打开书包,取出了笔记,请我逐个讲解里面记的疑难问题。她把难懂的字、词都标上汉语拼音,按音序排列起来,把费解的语句抄下来,注明取自哪一篇、哪一页。雨后斜阳透过百叶窗,照在她兴奋的脸上,她收起书和本子,站起来要告辞……但又打开书包,抽出一个日记本,第一页就是她用意大利文写的一首诗。她恳切地说:“老师,我想试试用汉语的韵律来翻译,您看可以吗?”我欣然同意。她终于一句一句地译成了中文,并用汉语的声调和节奏朗读着:
  我不愿
  在喧闹的酒吧、舞会中浪费青春,
  在随意的荡舟、游逛中消耗生命,
  在无尽的约会、聚餐中流失光阴,
  在丧志的空说和幻梦中安慰心灵。
  我心中
  有一处光亮的彼岸:
  中国—周恩来走遍的大地山川!
  它充实着我的
  生命的历程,
  它激发着我的
  向往和爱恋!
  虽然她的语音、声调并不怎么准确,但感情却那么自然纯真!
  从亚得里亚海滨到周总理的故乡
  科拉拉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教授送给她的几十篇文章大部分译成了意大利文,还直接用中文写出了十几篇读后感和评论。同学们都很惊异,有的说:“奇迹!简直是奇迹!”有的说:“这真是意志的胜利!”羡慕、赞扬的语言在同学中间交流着。但是,她并不满足,她把每一篇读后感都交给我,希望我从语言到思想都能帮助她提到新的高度。当我伏案细阅时,深感到:这不是一篇篇普通的作文,而是一个异国青年从心底喷涌出来的激流,字字句句都是激流中闪光的一滴啊!——周恩来,这个响遍世界的名字,早就进入了我的记忆,但是只有现在,我才开始了解这个名字在人民心中的分量……这个寄托着人民希望的伟大生命,象永远不熄灭的火光,在东方,也在西方,在亚得里亚海闪亮,引路,给人力量!
  五月下旬的中国历史和文学口试,系主任在她的成绩册上写上了“双优”。此后的一天上午,往日很安静的中文系阅览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把科拉拉围了起来,有的和她拥抱,有的向她赠送小礼品……是大家祝贺她的优异成绩?还是欢庆她的生日?
  正当我猜测和判断时,沙巴蒂尼教授迎上来告诉我:“教育部已正式通知:批准科拉拉去中国留学,享受奖学金。”当我正要上前向科拉拉表达真诚的祝愿时,她抢先走近我,但又半天说不出话来,好象欲吐千言万语:中国啊—周恩来的故乡!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你的身旁!
  国庆前夕,天安门广场华灯齐明,科拉拉来到了这里—她心中仰慕的地方。她,纵目四望,思绪汇流到当年广场上的滔滔激浪,好象目睹了当时悼念周总理的人流、花海、诗潮,听到了从这里发出的气壮山河的声音。……又好象看见了毛主席、周总理并肩屹立的魁伟雄姿,饱览了中国历史的壮丽画卷……归校后,无限激情注入她给母校老师的书信中——“在这个可爱的国度里,我正过着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活。在这里,在感情真挚的中国朋友中间,时时有安慰、帮助和支持。我相信,我的理想会实现。”
  中国人民理解和珍重这位异国姑娘的夙愿,所在学校和有关单位尽量安排她参观、访问周总理战斗过的地方。——总理的音容,总理的目光,总理的足迹,总理撒播的种子,总理融进了生命的每一寸沃土,人民献给总理的衷曲,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她的心上。母校的好友,常常从她的书信中,领悟着美好的情感。
  两年后,她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用热血和真情凝聚的毕业论文——《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实践》,飞回了她的祖国。不久,她就参加了毕业论文的答辩。当主考教授叫到她的名字时,她步入考场,用中文和意大利两种文字生动地宣读着自己的论文。教授们边听边流露着赞赏的表情,场内很多旁听者静听、思索着饱含真理的思想。最后,一位老教授:问她:“这样丰富的材料,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从周恩来浇灌的土地上,从中国人民的心中……”科拉拉激动的声音震动着人心,那位老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沙巴蒂尼教授也露出了自豪的微笑。系主任扫视了一下全场,神采奕奕地站了起来,庄重地宣布:“我以意大利人民的名义,祝贺你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
  她,捧着好友献给的束束玫瑰,步履轻捷地退出了考场,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海滨公园。同学们分享着她的幸福,谛听着她的倾诉,仿佛要跟她一样,扬帆远航,驶向东方,驶向周恩来的故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