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富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 地域文化
 

【富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 地域文化

发布时间:2019-02-03 03:44:09 影响了: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学校在按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同时,努力开好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形成特色,在此基础上协调好综合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我校紧紧依托当地丰富的地方资源,积极探索、大胆开发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初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充分展现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 开发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由此而产生,许多学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真正发挥了其育人的功能。
  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独特的办学理念,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来的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是诸暨市开发校本课程比较早的学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克服对校本课程的神秘感,挖掘课程资源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校本课程是什么?校本课程怎样评价?校本课程是否等同于“编书”?诸多问题,不一而足。其实,校本课程就是一个资源问题,资源是空置了,高高搁置了,还是被我们开发利用了?校本课程的资源很丰富,每个学校都有几个传统活动或地方项目。
  我市许多学校相继创建了校本课程,其主要做法是利用当地经济优势和当地地域资料来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如东白湖镇初中对当地旅游资源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江澡镇中的草莓基地,大唐镇中创建的对袜业市场的研究和大唐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的校本课程。
  我们陶朱初中早在2000年到来的时候,看到了陶朱街道家家户户有纺机的地域经济特色,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老师成立了专门小组,与本校的当地老师联络,拜访和调查街道所在的纺机户,创建了具有陶朱特色的《家庭织机》和《贡缎工艺》这两个年段的校本课程,并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完善。这些学校的这些校本课程都是利用了当地地域的特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是当地,学生们不仅能看到“特色”,还能实实在在地做。
  二、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办学特色反映了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教育特点和办学宗旨,特别是体现了一所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它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校本课程就是要体现和发展学校的这些独特性。大量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校处于城西开发区,纺织业是陶朱街道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许多学生的家庭从事纺织行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陶朱街道所在各村兴起办家庭纺机的热潮,走进村子,你都会听到机声隆隆。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2000年陶朱纺机已经初具特色,经济模块开始成形。2004年,诸暨市政府投资建立了“诸暨贡缎贸易市场”,这是绍兴地区最大的贡缎市场。市场的建立带动了当地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陶朱街道各个村庄家家户户都办起了纺织机器,纺织贡缎,至今已经形成了诸暨市特色显著的块状经济。作为一所大部分学生来自纺织户的学校,作为该学校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做好做大地方经济呐喊助阵,了解家乡的地方特色,宣传家乡的地方品牌,推动家乡的地方经济,也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我们学校针对街道地方经济特色,采用边行动边研究边完善的方法编写校本教材《家与织机》和《贡缎工艺》,作为七、八年级综合实践的教材使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对初一、二学生提出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初一
  1.活动内容
  (1)了解本街道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收集纺机的历史知识,上交报告。
  (2)调查家庭纺机的经济效益和村子的集体经济发展,上交报告。
  (3)听村长上一堂家乡课,谈谈家乡的布机。
  2.活动过程:上网搜,去学校图书馆查,利用周末时间去诸暨图书城查找有关纺机的历史,请教老师、家长、街道部门。
  活动后许多学生都写出了活动体会,初一年级9班学生宋舒杭的报告是这样写的:
  纺机的历史:中国有“丝绸之乡”之称,很早就有丝绸和布,那是古老而简单的木头纺纱机织成的,大概就是最早的纺机了。将纱线或化纤纺丝通过机织或针织工艺加工成织物(布)的机器叫纺机, 现在有很多种纺机,我们这里多数家庭用的是剑杆织机 ,听爸爸说钱多的人就办浆纱机,也是用来纺织的。(陶朱初中709班 宋舒杭)
  初一年级1班同学刘天依关于家庭纺机用户的调查报告:尊敬的综合实践老师,我叫刘天依,今年15岁。我们家在15年前办起了布机,那时我家很穷,是看到邻居办布机赚了钱,才去借钱办的。当时爸爸没有房子,是把机器办在临时搭建的砖房里的,机器运转起来后,我们逐渐还了借款,过了几年,把旧机器卖了,换成剑杆织机,数量是两台。又过了四、五年,爸爸说再办几台,这样工人的工资也好付些,两台叫两个工人白天晚上倒班,多几台也是叫一样的工人,经济效益会高些,所以又买了四台剑杆。现在,我们家共有12台布机,办了厂子,我们家也造好了漂亮的别墅,周末都是妈妈开着小轿车接送我回家的。自从办布机,我们家的经济完全改变了。
  初一同学,在班队课时间,集中在礼堂,听棋盘村村长作报告,每位同学听了后,更了解了作为陶朱特色的纺机行业在自己街道的经济支柱作用和重要地位,懂得了贡缎经济给自家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初二
  1.活动内容:
  (1)学做一个纺机工人。(2)纺布的工艺。(3)实践、创新与发明。
  2.活动过程:
  首先,我们组织带领初二学生走进工厂,亲手纺织,体验织布,接受工人师傅的指导,学生们学习了一个纺布工人应该会的操作技术,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挡车工基本操作程序,换梭、接线头等技能。
  其次,在工艺上,陶朱的贡缎最先是平板布,后来出现了提花布,需要花本,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不短改进。
  最后,很多同学在自己家里获得父母或者工人的传授,知道了很多关于纺机的知识和技术,很多窍门在实践中获取并被应用,同学们互相交流供给,然后带回家,带回村。这样更有利于纺机这一经济模块的发展,使之成体成系。比如箭头上用香烟灰焊接的方法,这样接头上平直光滑,没有经过多年的实践,谁也想不到这个方法,学生的兴趣很高,都说要把这个窍门儿用在自己家的布厂里。
  同学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其实陶朱纺机曾经有过起落。早的时候,人们把布直接拿去市场卖掉得钱,按照布长计算,收布的人又从中获利,价钱压低,织机户于是把纬密降低,使得在同样的纬线(棉线长度)的布更长,这样的布,由于纬线疏,牢度和厚度都降低,当然不合格。于是收布商想出新办法:收布按照重量算钱,就是布匹称重。织机户为了多得钱,也想出了新招:你称重我洒水。在卖布前,在布上用小喷壶器喷洒水,布的重量上去了。这样恶性循环了一段时间,陶朱的布业终于瘫痪了,人们认识到靠雕虫小技是赢不了事业的,家不富,村不达,社不兴。街道领导花了大力气重振了纺机。几年努力,现在终于稳定持续成长。从这一曲折中,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思想成长和学习过程,有所幡悟,一致认为思想要端正,学习要务实,目光要远大。我开玩笑说,偷纬密和洒水如同你们考试时作弊,很快消失了,你获得的小利也很快离你而去并使你失去大利。学生说:这倒是真的,以后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经过几年的努力,效果非常明显,许多学生不仅学到了纺织技术,而且深深感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纷纷表示长大以后要挑起建设家园的重任。
  三、开发校本课程,提升师生综合素养
  1.校本课程开展的有效性,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先决要求
  首先,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要有足够的地域资源供选择利用。其次,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要正确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及时修改补足完善。再次,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要对学生成果分析研究,作出肯定的部分,交流并展示。最后,有效开展校本课程,要与街道社区建立联系,与纺机户联络,设置学生实习基地。
  2.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健康的成长
  在陶朱特色的纺机的校本课程里,同学们学到了更多实在的东西,并可为自家或亲戚提供贡缎工艺和技术,是一种动手动脑的愉快学习。
  我们陶朱初中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操作比赛中都以优异成绩获奖。在今年诸暨市综合实践现场操作比赛中,喜报频传,初二年级章峰瑜获得了一等奖,茹小斌等四位同学获得了二等奖,刘狄棉等四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这和我们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支持是分不开的,也和我们几个老师共同建立的校本教材是分不开的,尤其和学生们喜爱校本教材热爱校本课程更是分不开。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的压迫,许多学生在繁重地学习,被迫地学习,死板地学习,以至于学习兴趣全无,进而个性扼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精神心理备受挫折。自从有了校本课程,同学们在这个课堂里,身心精神得到愉悦,才能得到发挥和展示,自信从新找回来,脸上绽出了笑容;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更在这个课堂里学得了新的东西得到了新的体会,手更巧了,思维更开阔了。比如剪纸手艺的学习,我们学校两个年段的学生都凝练了平时学习中缺少的那份细心和沉着,体会了拿刻刀刻纸的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今年在全市现场操作比赛中喜报频传,获奖的同学不但没有把其他课程落下,反而使得各科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同学们笑了,老师放心了,校长满意了。校本课程,使学生的心灵成长了,健全了。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提升业务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课程标准和一套教材,体现出一定的强制性,缺乏适应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的本身。
  在新世纪初,陶朱初中的科学组老师都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堂活动过程中都发现学生其实对这门课程比对科学课程更兴趣,觉得在课堂里应该“搞点学生们喜欢的又实在的东西”了,老师们和领导商量后,学校很快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并任命教研组长,三个年段的教材为省编教材和校编教材。省编教材是新华书店配备,校编教材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呢,老师们觉得陶朱街道有自己的特色,学校跟上本地特色不会错,就选定了纺机行业作为教编的主体。在街道有关部门和广大织机户的帮助下,老师们的努力下,经过收集资料、调查、织机户实技考证和供给,校本教材《家与织机》和《贡缎工艺》两本新书灿然眼前,领导满心欢喜,老师功成开怀,学生满怀开心。
  在这次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老师的知识面广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获得了巩固和拓展,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是一种人生的成长。大家都有心得:搞校本课程其实是件很好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立足于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陶朱初中将在学校资深教师的带领下,发挥中青年教师的基本综合技能,开发更好更多的富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闪亮之典范,是学校充分展现办学优势和特色的有效途径,它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