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2:33 影响了:

  学生竞争意识竞争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课题,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既激活了课堂,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1 把竞争引入课内
  1.1 预习――看谁读得好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每次新课之前,笔者总是要说:“我知道,很多同学已经对新课文进行了预习,我们先请他们读读课文,看看他们预习得好不好。对那些读得准确又流利的同学,老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每人一朵红花)。”在这一策略的调动下,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去预习课文。他们或是向父母请教,或是向老师请教,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而且这种学习热情是自发的、自觉的,是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自愿的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鼓励他们自主预习,又对预习提出质量的要求。久而久之,认真而自觉地预习的好习惯也随之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而日渐浓厚,同时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1.2 操练――看谁背得快
  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向每一分钟要质量,就得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就得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和目标。基于这一出发点,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诗篇,笔者经常采取的方法就是:全体起立,看谁背得最快,同桌互相检查,谁背下来了,谁就坐下(前10人每人奖一朵红花)。于是,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老师一声令下,全体学生马上行动起来,没有一位学生走神,没有一位学生浪费时间,他们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东西,注意力高度集中,所有的智慧细胞全都调动起来,就连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竭尽全力,聚精会神地向着目标去努力,因为他们不想成为最后一位站在那的学生。如果直到最后还有少数几位学生站在那儿,说明教材的掌握对他们有一定的难度,他们需要个别辅导和帮助。教师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1.3 复习――谁是最好的小老师
  复习阶段,笔者经常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有几个完成规定任务的加几分,得分多者为获胜组。那些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集体荣誉的感召下,学习困难的学生怕给自己的小组扣分,主动向同学请教,每个人给自己请一个小老师,不但在课堂上互帮互学,而且课下时间也不放过,在他们不懈努力下终于都学会了。笔者把他们的例子在全班当典型表扬,然后让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给自己请一个“小老师”。“小老师”们互相比赛,看看谁是最优秀的。
  1.4 作业――谁的作业最棒
  小学阶段重在习惯的养成,而重要的习惯之一就是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此,笔者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天从每个小组的作业中选出书写最美的、书写有进步的学生各一名进行奖励,对个别书写潦草的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笔者会不定期地举行“小小书法比赛”,让学生拿出自己最高水平,展示自己最美笔迹。笔者选出优秀的作品贴到班级的评比栏中,让“最美的字迹”成为学生引以为傲的亮点。
  2 把竞争引入课外
  2.1 比一比,谁的学习最自觉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但除此之外,你想让他们学点课外知识,他是一个字也不愿多学,任凭怎么苦口婆心。这说明孩子的学习欠缺自觉性和自主性。笔者让学生建立一个本子,名叫“快乐学习”,每天完成家庭作业之后,如果有兴趣和条件,鼓励并提倡摄取更多的课外知识,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记录到本子上。每做一次可根据情况得60~100分,积满500分可得一枚红花。
  没有压力,自由自在,有时反而是更大的动力,小学生或请父母帮忙,或向亲朋请教,或者干脆自学,想尽一切办法多学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积累了好几本“快乐”,他们爱如至宝,精心为自己心爱的本子装饰花边,点缀插图,一有空便拿出来欣赏。班里出现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远远超过课本。
  2.2 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举行一次摸底考试,把学生按成绩分成均衡的几个组,每个小组的人数限制在6~8人之间,好、中、差比例相同,同一小组之间互相帮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在集体荣誉的感召下,学习差的主动请教学习好的同学,学习好的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课间休息或放学路上,经常能听到学生谈论学习的声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团队精神,逐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
  3 小结
  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上开展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其将来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对现阶段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屋镇中心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