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双证书后时代,外语之于艺术生重几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网
 

【双证书后时代,外语之于艺术生重几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9-07-11 03:48:10 影响了:

  儒家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里的“大学”虽与今天的“大学”不同,但也包含了高等教育的意思。今天的大学,普遍认为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阵地,虽然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与古人所倡导的对人才品德的养成仍然相距甚远。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多年来各种制度导致的学生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其中就包括大学生在外语过级考试中出现的种种作弊行为。
  曾经,很多高校把外语证书与学生的学位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近年来高校开始意识到这一制度的不合理性,加之教育部相关政策的引导,使外语考级与学位逐渐“脱钩”,但是外语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某种角度说,高校对英语课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语文。在国际化的今天,重视外语教学无可厚非,但是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考核标准,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尤其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一直是业内人士诟病最多的话题之一。
  焦点论争
  多方利益的博弈导致艺术生外语教学陷入尴尬境地
  
  对于艺术生来说,学习外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身的需要,二是应聘时用人单位要看学生外语方面的证书。因此,用人单位的社会导向决定着学生对待外语的态度。除此以外,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出版社,都与高校的外语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多方面的利益形成了一个博弈的圈子,在这个圈子中,焦点是学生,可参与竞争的各方显然对学生的利益重视不够。对此,吉林艺术学院院长冯伯阳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教材 各地及各校在选择外语教材时不乏一些商业因素,各出版社之间存在恶性商业竞争。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是牺牲了教学对象——学生。某些高校出版社所编的外语教材,是针对其所在高校学生的特点,在这样的前提下,其他学校再使用这类教材,肯定无法因材施教。
  考级 在学校毕业后,学生已经拿到了外语合格证,为什么评职称时还要考外语?况且评职称时所考外语难度比在学校考时要低很多。然而,在评职称考试时,学习外语还要花费一些时间。社会上评职称的外语考级,实际上与高校的外语考级是相关联的,这是一种行业垄断,是值得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学习 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实际上学生学习外语,不一定要通过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可以通过其他很多方式,比如远程教育、多媒体等,但是高校不开外语课之后,开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外的大学基本没有外语方面的必修课,而我们的学生学外语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材,还要应付必要的考试,导致了学风下降,学生在外语课上失去兴趣的时候,就会看手机、看小说,或者缺课,等等,甚至考试时作弊。所以说外语课不恰当的设置、不恰当的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教学导向,实际上也给学风造成了影响,这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但是学校又不能自己制定标准,因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很多用人单位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外语证书。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很重要的一方。
  冯伯阳介绍,很多学生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学习外语,就会想各种办法。高校在考试中发现的作弊,主要是外语考试作弊,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合理的外语考试实际引发了学生大面积的道德滑坡。教育部通过设立英语三级、四级、六级考试之后,导致很多学生不是学以致用,而是“学以拿证”。有部分专业学生学习外语对其以后的发展确实有好处,而有些学生学外语只是为考试。另外,由于入学时艺术院校外语门槛较低,一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差,进入大学后达不到要求还可以取得补考成绩,然后获得学位证书。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了外语之后,在他一生中恐怕永远用不到。其实现在整个艺术专业,除了艺术史论、作曲或西洋管弦、钢琴等部分专业和外语联系密切一些,而像民族声乐、中国画等专业与外语的联系却不多,其中部分专业的国家职称考试也已经不再考外语,学外语确实浪费了那些学生的时间。所以说有些专业不一定要开设外语课。对于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和其面对的不同市场,以及人才的培养规格,甚至不同的学校,比如单科美术院校、单科音乐院校、单科戏剧学院以及综合性艺术院校,都采用同一个标准,即必须拿到三级证、四级证或六级证,就显得非常机械而且不公平。因为那些不需要外语作为工具的专业,舍弃了学习汉语及其他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的时间。外语教学正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况。
  对于艺术生的外语教学来说,在这样一个利益与博弈的圈子里,学校单方面的改革很难推进。即便认为目前艺术生的外语教学模式存在严重问题,作为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外语对艺术生今后的发展也持怀疑态度,但他们在专业与外语之间是没有太多选择权的。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孙忠辉说,“外语要学到能看懂专业外文的水平,是有难度的。艺术生应该更多地把学习时间用在专业训练上。艺术生以牺牲专业学习和训练为代价学习外语,不如报考外语系。艺术专业学生的发展,外语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把外语过级作为艺术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完全违背了艺术教育规律,这对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没有任何好处。事实上,艺术生将来工作的时候,现在学习的外语大部分派不上用场。我们的学院式美育教育是以极端的方式进行的,即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架构很不正常。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精髓很有必要,但这和学习外语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对于大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西方艺术精神的认知不是从自己所学的外语中得到的,也就是说,试图通过学习外语来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是盲目的、徒劳的。”
  其实艺术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非完全是到了高校才出现的。在忙于应对外语过级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仿佛成了语言的工具。“这是学生语言学习习惯造成的结果,学习什么都为答题,不只是在外语学习上。这种习惯也不是上大学后养成的,是我们中小学教育的可悲结果。举一例,我们都知道‘听说’训练要从娃娃做起,而我们却把它放在大学课程教学要求中, 即‘口语训练课’从‘问好’学起。中学没时间抓‘说’,那是因为费力不讨好,因为考大学不考,中小学的学习全为考试。”从事艺术生公共外语课教学近35年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杨建木很无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