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构建和运用:如何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构建和运用:如何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5:09 影响了: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数学每课时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习及自主学习,然后带着学习成果或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展示交流,并在教师组织导引下自主整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其优势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改变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学案导学教学的基本构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为此,构思学案导学,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探索,描绘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1.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为: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其核心是“先学后导”,学生课前“先学”,课内“后导”;学生的“先学”,不是盲目的“先学”,而是在一定载体辅导下的针对性的“先学”。这种教学思想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它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课上与课下、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2.基本特点
  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用学案引学、促学、助学,在导学中体现主体性、引导性和探索性。
  (1)主体性。主体性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练习及作业的设置等各个环节都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有目的地、有针对地、有序地、主动地、自主地预习,以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2)引导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不等,让学生在课前知晓教师对新课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教师要做什么?自己将要做什么?达到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层面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习导引,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探索性。“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学案导学要建立一种静与动、冷与热的动态平衡学习,倡导学生敢问、敢说和敢想,进行观察、动手和交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局面,并注重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如在数列学完后,教师在学案中安排了新问题:银行中的存款利率问题?用何种方法最合理?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会发现这是一个新情境问题,可以展开探究式讨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