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国贸易自由化与未来贸易改革的议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议程
 

中国贸易自由化与未来贸易改革的议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议程

发布时间:2019-04-02 05:24:28 影响了:

  摘要:中国在过去10年的贸易增长中形成了典型的依靠数量扩张、价格竞争、中间品进口投入、低技术附加创造、外资加工与生产支撑的特征化事实。中国的贸易政策演变总体来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并呈现出六大特点,即入世后的5年内遵守承诺及有序发展;贸易救济与危机触发的临时保护措施有所加强;出口限制与壁垒自2006年以来不断增加;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及摩擦不断加剧;国内深层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积极寻求建立地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s)。提出了一个包含企业、产业、区域和国际生产体系四个维度在内的贸易竞争力决定因素的“钻石模型”及中国贸易政策的改革议程。
  关键词: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贸易政策;贸易竞争力;贸易改革议程
  中图分类号:F746
  中国在过去10年的贸易增长中形成了典型的依靠数量扩张、价格竞争、中间品进口投入、低技术附加创造、外资加工与生产支撑的特征化事实,中国的贸易发展特征从本质上说反映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即高储蓄率支持下的资本密集型、工业主导、出口驱动的外向型经济。金融危机后,中国贸易发展战略需要向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友好型的模式转变,同时应增强贸易政策与其它政策在总体经济发展框架下的有机黏合。在对我国过去的贸易形势即从政策的层面进行贸易自由化的历程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估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现代新的战略目标,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提出构建新的贸易竞争力的政策体系框架及相应的具体措施。
  一、中国对外贸易转型的特征化事实
  中国在过去10年当中,贸易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贸易增长特征,即城市化特征,形成了典型的依靠数量扩张、价格竞争、中间品进口投入、低技术附加创造、外资加工与生产支撑的程式化特征。归结起来有五个方面。第一,中国的贸易增长主要沿着集约的边际(依靠出口产品的单一数量扩张)实现,而扩展的边际(新的企业进入以及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的贡献较小。这种增长依靠的是数量扩张,而非质量提高与贸易品种的增加,更不是完全靠地区和产品的多元化的增长。第二,在新型国际分散化生产体系下,中国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比率不断提高。按国际标准衡量,出口“敞口”程度总体保持稳定且并不高。中国在新型国内生产体系中已经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特别在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中间产品贸易上的往来不断增加,但从WTO正在进行的以增加值方式估算各国出口贸易额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创造的出口增加值的比重仍然不是很高。第三,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工贸易,这种加工贸易的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中国虽然在这样贸易格局中获得了巨大的贸易盈余顺差,但是利润大多数为他国赚取。第四,中国的出口贸易经历了迅速的结构变化,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但其真实的出口技术含量可能被大大高估了。从统计上看,有时认为出口的最终产品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实际上只是完成了高科技产品在最后加工组装上的环节。第五,中国贸易在爆炸式增长的同时,其贸易条件在中长期内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我们要出口更多的商品才能换回原来的进口商品。归结起来,中国的贸易特征是依靠数量扩张,价格竞争,中间产品大部分投入,低附加值的创造以及依靠外资企业来进行生产和加工这样的基本模式。
  中国的贸易发展特征从本质上说反映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即高储蓄率支持下的资本密集型、工业主导、出口驱动的外向型经济(见图1)。这样的贸易模式与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所依赖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紧密相连。所以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者说经济“再平衡”,中国未来要面临经济转型,而贸易转型是离不开经济转型这个大环境和制度背景的。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贸易与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经济发展速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形式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而从本质上来说,则是对发展模式的一种冲击。在这样的冲击下,我们开始对传统的经济体制作出深刻的反省既而来决定经济转型与变革。中国贸易发展战略需要向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友好型的模式转变,同时应增强贸易政策与其它政策在总体经济发展框架下的有机黏合。
  20世纪90年代进行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化改革及加入WTO之前,中国主要是以提供政策激励方式来发展贸易。从早期的进口替代到进口替代中国导向共同结合,再过渡到出口导向。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的概念进入经济决策的层面从而使整个经贸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就更需要向内外需求相互协调、进出口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友好型的贸易模式转变,减少对外贸的依赖,同时使储蓄和投资更加平衡,使贸易政策和其相关政策能够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共同的框架下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入世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一个总体评估
  以下主要从入世后中国贸易政策演变进程、入世后中国贸易政策的主要变化趋势与特点及目前中国贸易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个方面来对加入WTO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进行一个总体评价。
  (一)入世后中国贸易政策演变进程
  加入WTO后,中国贸易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5年):全面与切实履行入世承诺,有力推进了规则导向的经济市场化与贸易自由化,使经贸法律法规体系与政策管理的透明度显著提高;第二阶段(2006-2008年):为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减少对外贸易盈余所带来的国际压力,对贸易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主要表现为对部分出口的限制;第三阶段(2008-2012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稳定外需、逐步纠正对外失衡的贸易政策。
  通过对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出口政策、进口政策、知识产权和汇率改革的各方面进行总结与描述,笔者认为,中国贸易政策演变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侧重点不同。第一个阶段全面和切实履行了入世承诺,有力推进了规则导向的经济市场化与贸易自由化,使外贸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与政策管理透明度显著提高。主要成绩是颁布了行政许可法,使政策决策与行政诉求的程序化有了法律保障。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应对国内的通货膨胀及经济过热的情况。在这个时期,我国经常账户的余额占GDP的比重失衡的程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如2007年经常账户的余额比重占GDP的比重高达11%。为了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贸易盈余给我们带来的国际压力,对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将传统的重心由进口转向出口,具体表现为对部分出口产品的限制。 第三个阶段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造成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方面的冲击,采取了稳定外需,同时逐步纠正对外失衡的贸易政策。所以这个阶段的贸易政策主要是两个目标:一是不能使外需下降太大,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二是要逐步纠正对外贸易的失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