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第一学历”:求职者无法更改的痛]第一学历是什么意思
 

[“第一学历”:求职者无法更改的痛]第一学历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1-01 07:29:21 影响了:

     时下,看重“第一学历”的现象广泛存在,在企业招聘、教师录用、留学申请甚至择偶时均有体现。   因为本科不是“211”,简历被搁置一边;因为是中专,念到了博士应聘教师还是屡屡被拒;名校研究生因为“第一学历”稍逊而求职不理想;企业员工的起薪根据毕业院校的名气来确定……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就业市场上随处可见。一些用人单位毫不讳言,“清华博士又怎样?我们要的是‘三清团’(本科、硕士、博士皆在清华就读)”。越来越多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企业在学历要求上讲究“根红苗正”,他们的“高姿态”行为使人伤心,更让人失去了信心。求职者抱怨声不断,甚至有人将自己的“第一学历”称为“难以抹去的污点”。这种现象的存
  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第一学历” 的含金量高。“第一学历”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基础。从高中毕业生中录取,从高考的规范化、公平合理角度以及本科生教育的水平来看,国内外比较认可,含金量最高。通常来讲,名牌大学念的本科,综合素质、人脉、专业基础等方面比普通院校要强一些。例如,同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实际才能仍可能有差距,原因之一就可能在于他们的“第一学历”的差异。
  第二,用人单位凭借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掌控了人才市场的主动权。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幅扩张,研究生教育突飞猛进,人才市场上研究生数量激增。一个招聘启事发出去,能收到好几千份简历。在这样的形势下,用人单位自然优中选优,门槛也随之提高。先是限定在“211”高校研究生,又缩小到“985”,最后再添加本科也是重点的条件等等。
  第三,企业对教育质量的不信任。首先,是对一般院校的本科教育质量的不信任。随着高校不断地扩招,现在的大学,尤其是一般院校大都采取的是“牧羊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在大学期间到底能学到多少真才实学,在用人单位的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另一方面是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乃至对名牌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信任。他们认为一些应聘者的最高学历不可靠、有水分。目前很多地方院校存在过分重视学生考研考博的倾向,以致出现了若干地方性的考研、考博核心地区。很多学校实行高中化的管理,很多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学校忽视了教育,学生忽视了学习,大学四年实际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以至于很多用人单位不相信这种相对出身“低微”的学生,通过在名校的一番回炉就能够弥补本科文凭的“缺陷”,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名实相符的人才。
  在当今中国,“唯才是举”已逐渐不再是用人的首选标准,一纸文凭却可能助人踏上“成就之途”,“第一学历”已成为许多求职者无法更改的痛。但是,衡量人才的标准有多种,学历只是其中之一。中国有句古话“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一学历”只代表过去,并不能全面地展示一个人的能力,也无法代表现在和将来。用人单位一味注重“第一学历”,其本质仍是对学历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就业歧视。他们以静态的眼光去衡量人才的做法有失公允,以一种迷信的心态去看待“第一文凭”更是缺乏客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优秀人才的选拔,将有能力的人拒之门外。
  “第一学历”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用人标准的“水涨船高”,暗示着社会对精英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教育机构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才,用人单位也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给更多的应聘者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遭遇“第一学历”歧视的求职者更应该树立起信心,找准自己的“发光点”,让企业充分了解自身能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并结合自身的水平和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岗位工作能力,突现自身的价值,在实干中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尊敬。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