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将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_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将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_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9:01 影响了: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原始兴趣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是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就是地理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学校教育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展利用校内外一切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讲起。
  新的《地理课程教学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最基本的教学观念。它表明地理课程必将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用到“生活世界”,在培养“地理上见多识广的人”,它能够从一个空间的视角理解人类、区域和环境,能够重视、欣赏我们所居住的不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也只有学了有用的知识,学生才会真心想学。教师必须充分联系实际,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原来是实践的总结,是他们实际生活感受的提炼和升华。学生才会有一种亲切感,愿意学。
  
  一、 生活地理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不少学生学了几年地理不会辨别方向、不会阅读地图、不会绘制图表、不会收看天气预报、不会初步分析生活环境质量,这些不能不说是地理教育的悲哀。那么我们应该挖掘哪些方面的生活地理资源呢?
  1.使用指南针、地图、北极星、植物的枝干繁茂程度等等在野外判断方向,运用地图识别方向、估算距离、判断地形;
  2.学会看云识天气、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
  3.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个性与爱好选择居住地的区位,并根据本地的土壤、地形、植被、交通等区位选择本地应该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农作物的种类和发展的工业类型;
  4.对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尤其应该掌握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御:春季低温冷害(倒春寒)、赤潮、台风、地震、海啸、火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正确防御。能自觉宣传,将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5.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媒体新闻报道,了解重大地理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位置、民族、宗教、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必须对新闻进行及时的评论和预测;
  6.在休闲时,知道采取什么休闲方式。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等,并知道怎样利用合理的线路和地理环境来进行休闲活动;
  7.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评价生产中的资源与环境代价,采用科学的“绿色评价体系”;
  8.熟悉地域文化(语言、艺术、体育、民俗)的特色,并能了解异域文化形成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增强人际交往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教科书应注意生活的应用性和教学价值取向,把涉及个人、公众及日后职业生活的内容编入教材。如:垃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人们的生活与环境,等等。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地理内容,都应以适用学生年龄特征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二、 开放地理教学,引入生活化的地理知识
  
  地理课程不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都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成为不可缺少的教材资源。教师最好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和事物入手,变课本语言为生活语言,拉近地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了就有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好地理的热情。
  那么,如何构筑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呢?
  1.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它不是唯一的资源。将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如在讲“文化景观反映地理环境”时,讲解藏袍是适应西藏高寒气候的产物,它一可保暖,白天当衣服,夜间做睡袋;二可适应昼夜温差的剧烈变化,夜间严寒时,双手藏于袖中,晨昏稍热时,右袖脱下,搭于两肩,便于劳作,中午炎热时,双袖脱下,围在腰间,若将长袍提起,腰部扎紧,还可当作旅行袋。“大缸小缸腌酸菜”反映了东北漫长的冬季,缺少新鲜蔬菜,腌制的酸菜作冬半年的当家菜。“房子半边盖”是陕西十大怪之一,它反映了气候干旱、黄土深厚的地区,人们节省稀缺的木材资源而独创的建筑风格。总之,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2.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人类生活源于地理环境,但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人类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均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比拟。教师必须打通地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地理教学的某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高度概括。这些实际生活的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在地理生活化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突破地理学习内容。例如在讲“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性质”时,对于“变质岩是由于沉积岩等已形成的岩石接触到炽热的岩浆变质而成,其硬度较大,常作为建筑材料”不易理解。可以举例说明:泥土是一种固结还不紧密的沉积岩,泥土加热会变成坚硬的砖或者陶瓷,硬度加大了,还可举例“我国大理岩这种变质岩为何尤其集中于云南省西部的横断山区?”那是因为云贵高原为沉积的石灰岩,但由于横断山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那里岩浆活动频繁,易使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不仅可以理解了变质岩的成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回归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为生活所用。因此,地理教学要使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将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再从生活实践中得出更贴近时代的结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地理知识不断向前发展。
  例如在讲“城市布局与规划”时,通过对本地小城镇的河流流向、盛行风向、资源、交通和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然后集思广益,选择最佳方案,并提交本县规划局。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地理知识的理解,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让学生觉得学了马上就能用。对这种现实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生也更急着去努力学习。
  总之,以生活的观念进行地理教学,充分挖掘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便可以使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吴 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