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贵与贱,官与民【“人”贵“民”贱质疑】
 

贵与贱,官与民【“人”贵“民”贱质疑】

发布时间:2019-03-30 04:57:01 影响了:

  摘 要:在古汉语界仍存在这么一种说法,“人”贵“民”贱,其实这是对古文献的一种误读。通过对先秦文献《老子》、《论语》、《左传》等五种文献的统计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人”和“民”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人”和“民”这两个词在组合方式上的不同和词频出现的高低差异才导致了人们的这种误读。
  关键词:人 民 组合方式 词频
  甲骨文“人”写作,《汉语大字典》对其本义解释为:“由古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民”解释为“人;人类”。可见二字在本义上并无差异,都表示人类。“民”在甲骨文中至今没有发现,但在周朝初年的青铜器上有多次记载,写作。对于“民”字的理解众说纷纭,较有影响的是郭沫若在其《甲骨文字研究》中解释为:“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周人初以敌囚为民时,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徵”,郭沫若将“民”解释为“奴隶”。再看许慎对“人”和“民”的解释,《说文·人部》:“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民部》:“众萌也”。段玉裁对其注解:“萌,犹懵懵无知貌也”。许慎等人已经对“人”和“民”进行了社会等级的划分。通过对五部先秦文献的数据统计(见附表)及其使用情况分析,可以证明古代“人”与“民”并无贵贱之分。
  附表
  楚辞 春秋左传 老子 论语 晏子春秋
  人 129 2580 103 219 528
  民 13 436 14 49 313
  人民 0 0 0 0 2
  民人 0 12 0 1 2
  通过这个统计表可以看出“人”在绝对使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民”,但这并不能就说明“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地位就高于“民”。下面就“人”和“民”的具体组合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一、“人”的使用情况
  (一)“人”被赋予了一种高贵的社会地位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2)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春秋左氏传·隐公》
  (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道经·一章》
  (4)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论语·述而》
  (5)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以上的“人”被赋予了“仁德与才能者”、“在位者”等特点,但我们仔细观察与“人”所搭配的词语,不难发现几乎都是“形容词(褒义)+人”这种构词模式,因此可以说这些特点并不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涵义,而是由于前面表示褒义的形容词所具有的特性。
  (二)“人”被赋予了一种低贱的社会地位
  (1)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楚辞·离骚》
  (2)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春秋左氏传·襄公》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4)今君用谗人之谋,听乱夫之言也,废长立少。《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5)晏子曰:“缦密不能,蔍苴学者诎,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以上的“人”被赋予了一种“低贱者”、“谗佞者”等特点。但它的搭配情况一样是“形容词(贬义)+人”这种构词模式,所以可以说这仍是前面表示贬义的形容词所具有的特性。而且我们看在例(5)中,同是“人”既有“善人”的搭配,又有“恶人”的搭配。这就更可以说明“人”这个单音节字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别,而是与它所搭配的那个词赋予了种种感情色彩在里面。
  (三)“人”和国名、职业组合表示一类人
  (1)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楚辞·离骚》
  (2)故以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楚辞·离骚》
  (3)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春秋左氏传·隐公》
  (4)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论语·微子》
  (5)晏子至,入门,公令乐人奏歌曰:“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上面的例子中例(1)、(2)中的“诗人”以及例(5)中的“乐人”和职业组合有关,其他是“国名+人”的组合方式。这些与职业和国名组合的起来的“人”表示“某一类人”的意思。
  (四)“人”单独使用表示一般人、众人
  (1)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楚辞·九章》
  (2)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春秋左氏传·隐公》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经·二十五章》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5)景公问晏子曰:“人性有贤不肖,可学乎?”《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以上的例子都是“人”单独使用,表示“一般人”、“众人”的意思。
  通过以上对“人”使用情况的考查,可以看出在先秦“人”就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组合构成能力。它既可以与褒义词组合表示出高贵的社会地位,又可以与贬义词组合表示低贱的社会地位;既可以与国名和职业组合表示一类人,又可以单独使用表示一般人、众人。
  二、“民”的使用情况
  从附表中已经看出“民”在先秦的使用频率要远少于“人”的使用频率,这也说明了“民”的组合能力没有“人”那么灵活。
  (一)“民”被赋予了低贱的社会地位
  (1)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春秋左氏传·恒公》
  (2)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以上“民”被赋予了一种低下的社会地位,但观察“民”的组合方式,仍是“形容词(贬义)+民”这种构词模式,所以可以说这里表示低贱的社会地位仍是前面表示贬义的形容词所具有的特性,而非“民”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而且,“民”的这种组合方式在这五部典籍中出现不多。同时,“形容词(褒义)+民”这种构词模式在这五部典籍中几乎没有发现,这也说明了“民”的构词能力不及“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