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让课堂“意外”演变为课程资源_腾讯课堂和网易云课堂哪个好
 

让课堂“意外”演变为课程资源_腾讯课堂和网易云课堂哪个好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3:51 影响了:

  笔者曾经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等方面都处理得很好,并且出现了不少精彩片段,美中不足的是在处理课堂“意外”方面还有较大欠缺。在课堂练习中,该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两个长方形,并标上了长和宽的长度,要求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6分米和4分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25厘米和8厘米。当教师问到“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面积是多少”时,有一个学生回答道:“面积是2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平方分米。”这时,教师却以“这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且你的20平方分米是错误的”作为对这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答案的处理。接着教师继续按自己的教学预案完成“计算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如何计算?”这两个习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面对植物的种子,你只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遵循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它们一定能顺利发芽、开花、结果。
  其实,非预设性教学正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课堂“意外”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然生成,理应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把这“意外”及时纳入教学当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构课程资源,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我们来看看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是如何使课堂上的一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一种精彩的课程资源的。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折出它的1/2来。”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上,学习了1/2后,吴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法折1/2。
  在展示折叠1/2的不同方法时,一个男孩子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和他们折的不一样,是1/4”
  吴老师一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男孩一边十分认真地说,一边把折纸举过头顶。
  这下出问题了――吴老师预先设计的方案还没到这一环,她原来的设想是,讲完1/2,再讲1/3,最后讲1/4,而且,她把所有的教学图片都一一设计好了。怎么办?
  吴老师没有太多的犹豫,她决定跳过1/3这一环,便和学生们讨论起1/4是怎么回事来,围绕着1/4大做文章。
  讨论得差不多时,吴老师话锋一转:“同学们,老师让大家折1/2,他却折了1/4,你们对这事怎么看?”
  “老师让折1/2,他不该折1/4。”一个学生说。
  “不合题意,他跑题了。”另一个学生说。
  “他没听老师的话,没按老师的要求做。”又是一个孩子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就没有别的想法了吗?”
  停顿了片刻,一位同学说:“老师,我既批评他又表扬他,批评他不听老师的话,表扬他又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分数1/4。”
  “我觉得他特别创新。”
  “同学们,你们想听一听老师的评价吗?”
  “想!”学生们齐声道。
  吴老师走到这个男孩子面前,深深地给他鞠了一个躬:“我很欣赏你啊,你这样的学习就叫做积极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很有创造地学习。”听到老师如此的评价,男孩子开始有些不解,转而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接着,孩子们纷纷折出了1/8、1/16、1/32……有一个孩子告诉大家:“我还能折出4/8呢!我还发现4/8和1/2一样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则,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面对有别于预设的“意外”时,不仅要正视,还要更好地捕捉,及时运用自身的教学灵感和机智,巧妙地引导点拨,让它成为教学的亮点,给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如本文开头的案例中,教师对有别于预设的200平方厘米的“意外”――20平方分米,应舍去预设的“计算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等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6分米和4分米”中的分米换算成厘米时,所计算出的面积平方厘米与原来计算出来的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把这次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意外”转变成研究下一节课“面积换算”的课程资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生成课程资源的,但生成不是放弃教师的引导,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让“意外”演变为课程资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