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文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当下意义 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当下意义 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9:00 影响了:

  内容摘要:文学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是由于其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功能决定的。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塑造高尚的人格。在文学多元化和经典文学边缘化的当下,深化文学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学教育 功能 价值 当下意义
  
  文学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功能历来是显而易见的。文学教育具有培养品质、增进智力、开发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文学教育的独特作用在于它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
  一.文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文学是艺术。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文学教育是从形象思维入手,直接作用人的感性,进行情感教育,提高人的审美素质。
  首先,文学教育是从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学科。众所周知,文学作品都是以整体的具象的形式呈现的,它有着与抽象思维完全不同的作用途径,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功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文学艺术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人敏锐的感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其次,文学教育是情感教育。丰富的情感素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条件。文学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是能够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与熏陶的教育形式。文学作品的功用不仅仅可以抒发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读者产生共鸣。读者接受文学作品,与作者对话,是一种深入的审美活动,更是一种情感陶冶活动。
  再次,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现代人的必备条件,不会审美就不会生活。文学艺术修养高的人较之普通人能够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超越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创设的审美情境,使学生获取自觉的审美体验并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
  二.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的功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辅德。文学教育具有德育本身所不具备的优势。文学教育的特点在于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文学教育通过鲜明的美好的艺术形象的感染与陶冶,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逐步形成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学教育的辅德性是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的。从内容上看,文学作品是美的艺术结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启迪人、感染人、陶冶人的巨大力量,可以通过文学教育引导学生吸收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从形式上看,文学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是益智。文学教育的益智功能人所共知。文学教育具有益智性,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脑科学研究表明,充分发挥右脑功能对于开发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教育是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右脑功能、发掘学生智力潜能从而充分开发学生智力水平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是调适心理。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它要在人的审美感觉体验中来完成,而人的感觉又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由于当代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文学教育的心理调适功能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文学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接受美的洗礼。这样,文学教育过程就成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一方面,文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文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协调与控制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此同时,文学教育还能升华情感,让学生懂得爱,富有同情心,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以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三.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
  文学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包括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更进一步说,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总之,文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
  文学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它通过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与其它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修养与陶冶。其宗旨在于帮助人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不仅要教人以知识,教人以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人以美,教人以善,教人在学习中领悟人生,学会做人。当人们把美作为目的和理想来追求的时候,就可以在真与善、认识与道德、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蔡元培先生才有“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理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之说。
  文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个人身上就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和造就美的人格;从更高远的意义上审视文学教育,其价值还在于培育民族精神,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
  文学艺术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学教育,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艺术特点,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同时,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感。中华民族五千年浩瀚的文化海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艺术成果,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经典的民族文学艺术珍品,这些文学艺术珍品强烈的感染力与渗透力,最容易激发人们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文学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学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四.深化文学教育的当下意义
  当下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在人们的文化生活色彩缤纷的今天,在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强势的今天,呼唤文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之所以需要文学教育,是因为能够让人认知和澄明自身置身其中的时代,又能超越时代而获得永恒性的艺术滋养和审美熏陶。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充满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种种纠葛,这些纠葛累积着种种现实的与历史的延伸与变异,隐藏着极其复杂的难于辨析的时代信息和症结,人们很容易被这种复杂的情势弄得茫然而不知所措。文学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捕捉现实生活的初生状态,发现一种思想、道德或情感的形成萌芽,从而让人们从感性的感知中体验到历史与现实发展的真谛,自觉把握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认知置身其间的时代,而又能跨越时代的界线,这就是文学艺术给予人们的特殊滋养。
  当下,文学教育对于我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学艺术足以在陶冶人们的性情、提供灵魂的栖息方面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文学艺术的特殊性质是审美,审美实际上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审美需要是一种比人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更为高级的需求。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当现代性为人类提供了物质需求之外,精神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物质发达了,人类的精神危机便出现了,价值的混乱带来的是自我的迷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成为一个世纪以来的叩问,无论是对于“诗意栖息”的呼唤,还是全球范围的寻根思潮的出现,都集中体现出人们找寻文化故乡的愿望,都反映出人们找不到灵魂支撑的焦虑。这样的一种精神病痛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到来,已经波及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信仰的一时缺失,价值的一时难于重新确立,对未来前景疲于思考和探索,都足以令人们在物欲中生长膨胀,跟随着功利主义、消费主义随波逐流,乃至冲破伦理道德底线。如此这般的时代,尤其需要文学艺术来为人们提供一种信念的憧憬,需要文学艺术来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以其审美意象陶冶读者的情性和愉悦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以美好的价值观人生情怀认识生活,认识时代。
  当下,文学日益被边缘化,文学已经不再是“经国之大业”,甚至被认为“文学死了”;此外,文学进入多元化时代,对经典文学缺乏敬畏之心,导致经典文学作品被“解构”、被“曲解”;还有文学教育“快餐化”等等。有鉴于此,我们觉得深化文学教育势在必行。文学教育尤其是经典文学的教育不可缺少,因为经典文学艺术充满人文精神,敢于直面社会与人生,关注社会深层次问题,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艺术与精神感召力。尤其是经典的民族文学艺术作品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在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融性不断的加大,年轻学生往往容易崇洋迷外,轻视本民族文化艺术。西方文学艺术固然也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但只有从民族性上认识文学艺术的魅力,才能使学生通过文学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深化文学教育,以民族文学艺术为资源,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更能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促使他们自觉担负起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学艺术的重任 ,从而是中华经典文学艺术得以传承。
  
  赵秋娥,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中心学校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