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程序设计 算法 教案初中
 

[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程序设计 算法 教案初中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3:03 影响了:

  学习一些程序设计,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同时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程序设计是一种构造性的技术,由于学生在原有知识准备、主动学习心理倾向、个性发展、逻辑抽象思维等因素上的事实差异,他们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结构也参差不齐。因此,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恰当定位,这样有利于教学双方共同发展,有利于有效教学。笔者所在地区开设VB程序设计课已经三个年头,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VB程序设计教学应立足全体学生,课程目标以读得懂简单的程序代码,可以模仿范例对简单问题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理解并初步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并乐意学习为主。下面仅根据此目标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
  
  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
  
  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假如也沿用先由基本概念入手,再讲实例的顺序进行,虽然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但不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二学生毫无程序设计的知识背景,认知规律也制约着他们对抽象概念、事件的理解,如果启蒙教学的门槛设得高了,极有可能使他们对程序设计望而生畏,止步于门外。也许我们该换一种思路,让学生一开始就可以编写出简单的应用程序,在熟悉了大部分操作、对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直觉感观,激发出了兴趣后,再去探讨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呢?
  于是,我的第一节VB课,结合课本内容,给了学生一个“找宝藏”游戏去“挖宝”,学生挖得兴高采烈,笔者趁热打铁,简单讲解了每个语句的意思,由于每个按钮代码基本相同,学生接受起来也很容易。紧接着要求学生模仿编写程序,也许第一节课,学生超强的模仿和想象力就能给你惊喜。没有算法,不画流程图,不讲概念,仅仅是通过一个小游戏就让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程序,要用哪种思维去“编”程,很自然地,门槛轻松愉快地跨进去了。
  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这种打破教材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后组织的课堂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现有知识体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先易后难、先具体再抽象,最终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
  
  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不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都较差。顺序而为的传统讲解方式不再适应具有极大抽象和逻辑特性的VB教学。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实例法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材顺序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精选出由简入手的实例,把程序设计思想方法有效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模仿、上机验证,极易领悟包含在实例中的概念。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避免了枯燥、繁杂的理论说教,不只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要树立学习语言的信心。由于实例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应慎重选取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修改,力求做到:
  1.实例选取时要注意度的把握
  首先是实例目标明确。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需了解、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一目了然,有层次地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对文本框控件的教学,我选用了两个小巧的例子:“写给XX的话(留言板)”和“计算器”。前一个实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本框的使用方法并理解文本框的基本属性(其它对象的属性设置方法以此迁移),后一个实例的目的则要求学生熟练使用文本框控件来独立设计一个小程序,初步灌输程序设计意识。
  其次是实例的规范化。规范化并不是指照搬教材或其它资料,而是强调程序结构的严谨性,再简单的案例,都要保证程序结构的严谨,并符合程序设计规范化的逻辑思维。比如在循环语句的学习中,由于1+2+3……到某一数值的累加运算能很好地解释循环语句,教材一般都以它为实例。但这种算法思维单一,没有完整地体现程序设计的严谨思想。因此,我引入了步长,并用三个文本框来实现,其中两个各输起始和终止值,另一个输入步长,使之从小(大)的数值累加到另一个较大(小)的数值,操作界面直观明了,算法也严谨,知识点也做到了前后呼应。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学习中将逐步贴近程序设计思想,从而达到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的真正目的。
  最后,实例的选择要循序渐进。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教学实例时应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尤其对于初学的入门者,教学中,教师也应以初学者的视角采用一种初学者容易接受和领悟的方式共同学习。少些隐晦,多些直观;少些专业术语,多些例子,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入门,都能“动起来”,让学生初次接触程序设计就体验到“成功”,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畏惧心理,接受并乐意学习程序设计。随着知识的累积,再循序选择进一步的实例,采用螺旋式的方法,让知识点和概念反复出现并逐步加深,这样的方式既能使旧知得到温习,又保证对新知的学习。此所谓“温故而知新”。
  2.实例中应渗透概念讲解
  每一个例子,都承载着相应的知识点,每一个例子,都融入了老师的智慧。由于VB概念的抽象特性,学生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直观理解这些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实例讲解时,都应当适时、适量渗透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逐渐、自然地在做中学、学中解所涉及到的不同概念。
  当我们采用以知识点为载体并融入适度趣味性的实例时,学生学习的兴致不再低落,神情不再茫然,迎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热烈的课堂气氛,渴望求知的眼神,理解后的豁然开朗,成功后的雀跃。你能说这样的课是不成功的吗?
  3.实例中的设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疑”应具有思维价值,能推进教学,且有利于创造出学生乐学善学的教学环境。这种“疑”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定问题的深浅,既不要过于肤浅更不宜过难、过深,以至挫伤到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知识体系、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经过精心设计,提出目的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养成判断程序正确与否的动态思考习惯。比如在实例中故意设置陷阱,给出错误的程序,让他们在调试或运行的过程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严谨性,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
  
  由于程序设计独特的课程特点,在VB教学中,还应当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达成课程目标。
  1.归类教学法
  事实上,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如对象,事件,方法,函数等),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就可以找出学习它们的规律和方法。比方在使用函数时,可以例举数学中的函数来引导学生归纳出程序设计中函数学习的相似三步曲:函数的格式、参数的个数及其类型、函数返回值及其类型。这种类比方式,可使学生触类旁通,相对较容易理解程序设计中的函数概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讨论法
  同一个问题,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看法。相同的运行结果,由于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思路,设计出来的运行过程(程序)可能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思辨,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拓展思维和合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
  对一些理解容易但应用难的知识点,如果仅教师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被动的记忆式接受,在应用时往往难以适从。对这类知识点的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实现。在布置任务时,需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不宜过高,以“只要尝试即可达到目标”为原则,相信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应用。
  例如VB函数就属于这类知识。教学时,设计一些不需要运算就可直接返回函数值的函数,要求学生写出函数格式及函数返回值,亲自上机验证,最后通过完整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函数的应用,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函数。
  4.阅读程序法
  程序设计课程目标之一是读懂简单的程序。阅读程序还是编写程序的基础,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如运算量、函数和语句等;另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可了解并逐步掌握一定的程序设计思维方法,为将来编程奠定基础。比方在学习循环语句时,单循环结构容易理解。为了更好地灌输程序设计的严谨思维方式,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嵌套循环程序(I,J两个由1到3的变量),引导学生阅读程序,用列表方式观察程序中I,J变量的变化,有目的地提升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教学方法是永恒的话题,每种方法都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程序设计教学的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方式,使他们初步具备程序设计思想。因此,只要我们在学生现有知识和认知水平基础上,教师教得得法,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得积极,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乐于接受新知识,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