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国学儿童经典诵读 [小学教师对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解]
 

国学儿童经典诵读 [小学教师对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2:46 影响了:

  为了了解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而发现经典诵读教学在小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笔者设计了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小学语文教师。
  1 教师对经典的理解
  对问题“您认为经典诵读教学中涉及的‘经典’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的回答,通过问卷调查能够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经典指的是古诗词,其次是古文,再次是古典小说和现代文,最后是外国作品,其他选项主要包括《三字经》《大学》《孟子》。其中低年段选择古诗词的比例大于中高年段,而中高年段选择古文、古小说、现代文、外国作品的比例则高于低年段。在语文传统教学领域的阅读教学中,古文、古典小说、现代文、外国作品都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外阅读中更是多有涉及,尤其是对中高年段而言。
  2 教师对诵读的理解
  对问题“您怎样理解经典诵读中诵读的含义”的回答,绝大部分教师都将吟诵看作诵读的主体内容,其次是背诵、朗读。在这里,教师将吟诵当做诵读的主体,说明教师主要还是将经典诵读看成一种学习方法,界定为学生的个体行为。由此可见,教师对经典诵读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并不清晰。教师受语文传统教学领域的阅读教学的影响很大,并没能真正厘清当前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教学与语文传统教学领域的阅读教学的区别。
  3 教师对经典诵读性质的理解
  对问题“您认为经典诵读是”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65.8%的教师都认为经典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而28.8%的认为是一种特殊课程,21.07%的教师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这说明教师对经典诵读性质的理解是有差别的,其中以经典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认识居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学习方法广义的理解指在学习过程中,一切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径,以及学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组织管理等环节。大部分教师还是将经典诵读看成一种学生的个人行为,认为经典诵读是学生个人的选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这说明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还不够。经典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既是学习者学的方式,也是教授者教的方式。
  4 调查结果分析
  经典诵读教学要想真正成为一种学校行为,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因为教是经典诵读教学开展的主体力量,只有教师对经典诵读及其教学有了正确清晰的认识,才能保证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4.1 提高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
  目前,教师对经典诵读含义的理解还不十分清晰,这必然导致教学中目的不清,目标不明。教师对经典的理解也还主要集中于传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上,教学目的依然是为常规的语文课堂服务,在他们眼里,经典诵读仅仅是语文课的衍生物,不具有独立品格。因此,他们大多认为学的经典应该是学生可理解的,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是容易看到成效的,而这其实是经典诵读外衣下的语文古诗教学,并非完全的经典诵读。可见,教师对于经典诵读的本质目的要么还没有真正把握,要么就是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但由于真正经典诵读开展与否并不对自己的教学成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于是就算学校要求开展,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倾向于让学生学会学懂。当他们面对学生理解不了的经典时,就显得很困惑,并且建议选择简单易懂的经典内容进行教学。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从思想上为教师厘清什么是经典诵读,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追求,以及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座谈,了解其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心得体验以及如何处理教学中到的问题;还可以派相关教师去经典诵读教学开展得比较成熟的学校考察、学习。
  4.2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
  由于经典诵读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较高,又无固定的教学参考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自我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素养。这对已经适应于统编教材教学的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在经典诵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单应该会教、会背,还应该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学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训,使教师有足够的涵养应付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展,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可以组织教师在假期集中学习,还可以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查,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专业学习,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古代文化修养,才能够在经典诵读教学中左右逢源、驾轻就熟,从而带动并促进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最终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递。
  (作者单位:1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第二小学;2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第一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