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汽车漆面修补工艺]汽车漆面修补
 

[汽车漆面修补工艺]汽车漆面修补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4:38 影响了:

  原子灰整形处理      原子灰整形处理的效果是保证漆面修补完美品质的必要条件,也是体现喷涂技师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原子灰的整形工作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以前的传统方法。
  传统水磨工艺是通过硬质的垫块与水砂纸配合,由粗到细进行逐级研磨。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能准确地做出任何想要的形状。即使在提倡机器干磨的现在,传统手工水磨工艺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为了将研磨机的高效特性发挥出来,我们将原子灰整形处理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粗磨阶段(图2)
  
  原子灰充分固化后,意味着所填充的物质已经稳定成形,需要尽快地将原子灰的轮廓打磨成形。粗磨可以根据不同的打磨面积选择合适的打磨工具,其中大的平面选择方型磨机会更容易掌控,例如磨卡的OS353CV或0S383CV方型轨道式偏心磨机,充分考虑了磨机的操控性,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
  砂纸通常可选择的粒号为P80和P120。随着汽车的轮廓形状越来越复杂,有许多暗筋、渐进的结合面,在使用气动工具完成大部分的打磨量后,必须使用吸尘手刨来实现表面的轮廓效果。选择手刨时,应根据打磨面积选择不同规格。
  配合手刨所使用砂纸的粒号同样为P80和P120。为了保证轮廓打磨成型,则需要注意线与面的关系、重要面和次要面的区分以及参考基准的选择等问题。由于所有的线条都是由面与面的相交而形成,因此打磨过程中面积较大的修复面是主要对象,没有变形的相邻板件是重要的参考基准。
  (2)中磨阶段
  中磨是弱化砂痕的重要步骤,不能省略。通常使用方形磨机或手刨配合P180号砂纸进行处理,打磨过程中可以扩展出原子灰区域。推荐使用炭粉指示剂来帮助判断砂痕被弱化的情况(图3)。
  (3)细磨阶段
  细磨是原子灰研磨的“收官之作”,它的完工预示着原子灰整形工作的全面完成(图4)。在最终研磨前,需要仔细检查灰眼的状况,及时填充幼灰。此外,应充分使用红外线烤灯缩短固化的时间。细磨应使用圆形磨机配合中间软垫进行,砂纸应以P180或P240为主。对于边缘等磨机难处理的区域,可以使用一些手用砂纸或者菜瓜布进行手动打磨(图5),如使用较为广泛的磨卡GoIdfleX-SoftP320和Mirlon TotalVF。
  如果喷涂人员在打磨过程中只会使用手刨,就没有完全发挥磨机应有的功能;但一味地要求全部使用磨机,也是在钻“牛角尖”。合理的分配方法是,80%的工作用磨机来完成,最后20%的工作由手动工具来保证施工的最终效果。让这些工具各尽其能,可有效提高效率和保证施工质量,是值得每名喷涂技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底漆前处理
  
  底漆前处理是为了满足底漆喷涂要求,提高油漆的附着力,而对原有漆面进行的研磨及其他必要的处理。如果将一块已经去除旧漆、打磨羽状边处理的板件比作“炒锅”,填充在里边的原子灰就是一锅“红烧肉”,那么底漆就是这锅“红烧肉”的“锅盖”。因此,“锅盖”与“炒锅”之间的密封效果需要底漆前处理来保证。其基本原则是需要在羽状边的边缘磨出足够的过度区域(建议10cm左右)。
  底漆前处理使用圆形磨机配和中间软垫施工(图6),砂纸粒号选择
  
  图6圆形磨机配合中间软垫施工为P320;磨机难处理的边缘区域可以选择一些手用打磨材料。根据经验,P320砂纸在研磨时,单个砂粒切入油漆表面的深度是8μm左右,即在完全磨透的情况下,原始的旧漆表面会被切除8μm以上。而正常工艺施工的中涂底漆,它的填充厚度远远大于这个数值,是否需要使用更细的砂纸值得商榷。
  
  面漆前处理
  
  底漆施工后,使用红外线烤灯加快固化的时间,然后进行面漆前处理。面漆前处理主要是消除底漆喷涂后产生缺陷和提高面漆的附着力,打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如果底漆表面产生了流挂缺陷,不建议直接使用偏心任意轨道式气动磨机处理流挂。由于流拄会使漆面有了明显的凸起,而任意轨道式磨机在研磨时,一旦遇到明显凸起会改变原有的研磨趋势,从而导致“磨不平”。最合理的方法是使用吸尘手刨配合P320号砂纸,先磨平流挂,再使用气动磨机配合P400号砂纸处理。
  ②对于另外一种常见的缺陷――橘纹的处理,建议使用磨机配合P320号砂纸做快速研磨处理,随后继续使用P400、P500号砂纸弱化砂痕。
  在解决了中涂底漆上的整平问题后,喷涂人员需要考虑后续面漆施工对砂痕的要求。根据经验,对于单工序的索色漆需使用P320号(包括P320)以上砂纸研磨。但因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以保障完美的喷涂效果。而对于双工序或三工序的前处理要求(砂纸痕迹Ra max)更高,建议使用P400号以上(包括P400)砂纸研磨,并且适时地添加中间软垫以增加磨机托盘的柔度,便于操作。
  此外,在面漆前处理中存在个有争议的问题,就是磨机偏心距的选择。
  目前,大多数选择偏心距为5mm或2.5mm的偏心磨机,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假设我们是漆面上的某个点,仰视观察不同偏心距磨机在研磨时所产生的规律。在振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偏心距为2.5mm的磨机能把2.5mm范围内的磨料输送到这个观察点上,也就是说在单位漆面上,能够使砂纸上2.5mm范围内的有效磨料参与研磨,而偏心距为5mm的磨机,能够使砂纸上5.0mm范围内的有效磨料参与研磨。
  而对于被研磨表面的Ra max而言,参与研磨的颗粒数越多,能够得到的砂痕越趋于均匀,Ramsx有减弱的趋势。因此,笔者更愿意推荐使用偏心距较大的磨机研磨面漆前处理。
  当然也有人也会提出质问:用10mm偏心距的磨机不是更好吗?这从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使用磨机的是“手”,而不是被设定压力和频率的机器臂。当磨机的偏心距不断增大时,磨机托盘的振幅会相应加剧,为此,在设计磨机时就需要增加磨机的自重来保障磨机的稳定性,那么在打磨过程中被研磨表面所承受的压强(较重的磨机自重)会增加,如此会导致磨料嵌入漆面的趋势变大,即砂纸痕迹Ra max变大。同时,随着振动摆幅的变大,迫使需要更大的控制力来控制磨机的移动,同样也会使Ra maX值存在变大的趋势。总之,偏心距大的磨机与偏心距小的磨机相比,前者的研磨速度更快,但后者可控性更好,笔者认为在保证可控的情况下,选择偏心距较大的磨机不仅有利于研磨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表面效果的提升,至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控能力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后一个问题应该是过渡区域的研磨。过渡区域的研磨可以分为颜色过渡及清漆驳口。就颜色过渡区域的处理,需要关注的是“最弱的砂痕,足够的附着力”。推荐使用精磨砂棉600或1000进行湿磨、机磨处理。
  精磨砂棉是一种特别的研磨产品,它的海绵缓;中层既减弱了砂粒的嵌入深度,又均匀的分散压力,同时还能收集研磨时产生的粉尘,保持漆面的清洁。或者,还可以使用Goldflex-SoftP600或P800结合Mirlon TotaIUF,进行手工、干磨局部漆面,同样可以得到比较完美的效果。清漆驳口区域的研磨处理,推荐使用精磨砂棉2000进行湿磨、机磨,或者使用Mirlon TotaI UF或MF手工(湿磨)处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