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听老师们讲那循环磨课的故事……】如何教新老师磨课
 

【听老师们讲那循环磨课的故事……】如何教新老师磨课

发布时间:2019-04-11 04:47:58 影响了:

  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在职教育形式包括:短期课程培训、专家讲座、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但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仍然感到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比较有效的研究是,结合课例的专家指导 + 同事互助指导,而这一研究的关键在于操作的实效性。
  上同一节课,一个教师重复“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样的过程两次甚至三次,又是小学阶段,且该校将此作为校本教研模式——循环式校本教研。这所学校结合课例(或案例)展开研究的做法让人感觉很新鲜。记者慕名前往,在珠海市三灶中心小学听到了一个个真实而令人感同身受的故事。
  记者:梁老师,作为语文学科组长,听说您有一个“三进三出”的故事,我们很想听听。
  梁小娴:那是第一次开展“循环式校本教研”活动时的情况。当时我执教《坐井观天》一课。整个过程经历了三次备课、三次上课、两次听课反馈交流。这个过程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正是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锻炼了综合能力,深深体会到成长给我带来的无限快乐。
  仍清晰记得第一次进入备课状态、第一次试讲的那一堂课。课上,该讲的没讲完,该读的没读好,该练习的没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充分激发调动起来,教学思路混乱。第一次走出课堂,我感觉糟糕透了。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后,我与市教研室教研员容理诚老师一起进行了二次备课。我向容老师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并求教如何才能把课上好。容老师耐心倾听,一一指出我的问题,并针对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目标设定要小而实,一课一得,切忌面面俱到;朗读教学应遵循“读准→读懂→读顺→读好”的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以学定教,凸显个性化教学。
  专家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在40分钟的课堂上,既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好、会认会写6个生字,又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寓意和发挥想象展开说话,二年级的学生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学习任务?于是我改变教学策略,重新拟定教学目标,以朗读教学贯穿始终,遵循“读准→读懂→读顺→读好”的教学思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接着,在经历两次听课反馈后,第三次再备课、上课,我的课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出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兴致盎然,学有所得,而我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第三次走出课堂,专家老师及全程跟踪我上课的老师们这样评价道: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行为。无论是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还是堂上师生互动、评价都有明显进步。这真是一次质的飞跃!
  记者:周老师,老师们都说您的课堂在张扬学生的“人性”方面颇有亮点,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教师,“循环式校本教研”活动对您最大的促动是什么?
  周秀兰:上初二时,语文老师出过一道阅读理解题——短文一篇,不知是短文隽永的意境打动了我,还是宁静对生活的热情打动了我,这篇短文在我年少的心灵中确实划过那么一道曲线。时隔十年,翻开人教版第八册语文书,目遇《触摸春天》,我如逢故人,没想到当初打动我的文章被选入教科书。“走进”《触摸春天》,我心里依然泛起阵阵涟漪,因此,执教学校的公开课,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触摸春天》。
  反复读文后,我很快设计好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在我的设计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对5个关键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涵。但是如何通过5个关键句把全文贯穿起来?如何让这5个句子的过渡不留痕迹,让文章的学习不支离破碎?这些问题着实让我数天转辗反侧,难以安眠。
  思虑许久,我把目光锁定在“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一句,决定以“奇迹”作为切入点,以“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一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句品读。可是问题在课堂上一抛出,我发现我犯了教学大忌——忽视了学生意识,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结果,学生找的句子跟预设的有出入,而我却吃力地引导学生往深处理解“奇迹”、“神奇的灵性”,硬生生把学生往过高的层面拉。我使劲浑身解数引导,学生仍如坠云里雾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目标未完成。
  课后,一些听课教师表示,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过程中挖掘过深,对学生牵引过多,将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支离破碎!牵引过多!没想到终究还是支离破碎了,终究还是牵引过多,这节课我还是没跳出这一窠臼。针对我的课进行评点,市教研员认为我的课堂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读的要求不明确;他建议我尝试质疑法,让学生在质疑中自主地学习课文。但是对这个建议我表示出担忧:学生的问题天马行空,唯恐课堂被学生牵着走,也担心被问题杀个束手无措。市教研员听后笑着鼓励我勇敢去尝试。于是,我拿起课文反复品读。最后,我决定以课题中“触摸”作切入点,从“安静是如何触摸春天”切入。“披文以显象,显象以悟道”,我抛弃之前选定的5个关键句,不限定任何答案,只是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进行个性化阅读,将语言文字再现、想象成各种情节之象,从而感悟文章的内涵。
  针对学生质疑环节,我事先预设了很多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类。同时,为确保质疑的有效性,我在课上明确了提问要求:不提假问题;不提简单问题;不提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先尝试自行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则跟同学或者小组成员讨论,最后才找老师帮忙。
  作了这些调整,将主动权交与学生后,我发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很活跃,我也上得比较轻松。自主质疑、解疑环节中,学生提问的难度和体会的深度让我吃惊。上完这节课,我豁然开朗,之前教学上的困惑解开了许多。听课老师和学校领导对这节课给予了肯定,专家也肯定了我的进步,这让我惊喜不已。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意识,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将课堂交与学生,充分张扬学生的“人性”。
  记者:陆老师,看了您写的《搭石》的教学反思,感觉颇有真情实感。为了上好一节课,您愿意“一辈子都在备课”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