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300道【精心设计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300道【精心设计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8:00 影响了: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探索能力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过程中,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皮亚杰说:“知识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经历、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发挥学生在数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如何“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体验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个自我表现平台,既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又能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数,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学生虽然感觉到在求相同加数时,用乘法比加法列算式更简便,但由于缺少亲身的感受,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用加法列算式。于是,精心设计了一场比赛。老师读要求,学生列算式,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列出的算式又快又多。第一次,先让一、二组的学生用加法列算式,让第三、四组的学生用乘法列算式。“3个5相加”、求“4个2的和”……,老师读完要求,第三、四组的同学也算出了结果,而且全对,这些同学昂起了骄傲的头,露出了胜利的微笑;而第一、二组的学生则大喊“不公平,不公平,他们用乘法列算式,我们用加法列算式,肯定慢了!”于是老师又进行第二次比赛,让第一、二组的学生用乘法列算式,而让第三、四组的学生用加法列算式。结果不言而喻,这一次第三、四组的学生露出了笑脸。通过这两次的竞赛,学生都有了亲身体验,感觉到了在计算相同加数时用乘法列算式简便。此时老师趁势而为,组织了第三次竞赛,让学生自主选择列式的方法,看谁又对又快。结果这次全班学生都选择了用乘法列算式,当教师刚读完题目,学生个个高高举起了小手,脸上也都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经历这三次的竞赛活动,着实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乘法的优越性,体验到了乘法的产生是实际生活的必然。
  
  二、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
  
  爱玩、喜欢玩,是学生本能的天性。学生做喜欢的游戏时,能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对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重难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左右》时,学生以观察者为标准来判断左右方向,掌握较好,而对以被观察者为标准来判定左右。学生感到困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产生这个难点的原因是参照标准发生了变化,学生难以把握。于是授课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连环的游戏活动:
  
  (1)两个同学面对面站立,甲同学左手托住乙同学右手的手背,再用右手拍乙同学手心,同时发出口令,“摸摸你的左耳,拍拍你的右肩,指指你的左眼,抬抬你的左腿”。乙同学必须快速按照甲同学的指令做动作,做对一个动作得1分,反之扣1分。完成一套动作后,变换角色进行,最后看谁得分高。
  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以本人为标准,分清左右,形成左右的概念。
  
  (2)同桌二人面对面站着,甲同学喊口令:“请用你的左手摸摸我的右耳,请用你的左手握住我的左手,请用你的右手拍拍我的左肩……”乙同学必须按照甲同学的指令进行快速操作,做对一个动作得1分,反之扣1分。完成一套动作后,变换角色进行,最后看谁得分高。
  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以对方为标准,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进一步巩固左右方向的把握。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体验到:左右是相对的,要分清左右,首先得确定标准。这样,教学中的难点就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到有效突破。
  
  三、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做数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实验表明:动眼不动脑,只会使人“视而不见”;动耳不动脑,只会使人充耳不闻;动手不动脑,只会盲动;动口不动脑,只会瞎说。可见只动脑不动手或只动手不动脑都会使一个人片面发展。只有手脑并用,多感官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活动,使思维活动效率提高,学习效果好。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动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动手,又动脑,从中体验数学。
  例如,学习《认识时间》时,学生已在上学期学过了《认识钟表》,对时间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教师在上课前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做―个或者画一个钟面。学生在做钟面的过程中,一会儿看看书本插图,一会看看实物钟面。把纸皮剪成圆片后,在钟面分成12个刻度并写上1―12的数字,这个过程学生就体验到了钟面有12个大格。接着,又在每个小格中分出了5个小格,数一数,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又在钟面上添上了时针、分针,还有个别同学甚至添上秒针。由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画出)了钟面,有了亲身的经历,到了课堂教学“1时=60分”,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
  又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家中的冰箱、门窗,床铺等的长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切实体会到度量长度的方法,感受到米、厘米的实际长度,在头脑中形成米、百米的表象,为学生估计长度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如何,就是要看他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这就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重要手段。
  如:《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既安排了各种人民币元、角、分币值的认识,也学习了以元为单位小数认读,还学习了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及购物知识。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性的周末作业:尊敬的家长:您好!
  您的孩子已学完“认识人民币”的知识,请协助完成以下作业:
  “今天。我当家!”让您和您的孩子一起采购今天您家所需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并指导您的孩子计算所需的钱数及付款实践。这是您的孩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迈出的关键一步。请予支持与信任。
  谢谢!
  关注您的孩子成长的老师
  完成这项作业后,教师让孩子们周一上课时,要求把买的东西所用钱的计算及找回钱的计算写在作业本上。同时将购物过程在小组上与同学们交流,并互相说说购物的感受。
  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践的活动的有机结合,有了亲身的体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所学的知识也就更加牢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刻理解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责任编辑 张华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