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0:49 影响了: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一、赏读与创设情境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精选重点,层层朗读,步步拔高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而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
  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在《和氏献璧》中,体会卞和悲痛的原因时,一共设计了7个不同层次的朗读,体会由伤心到悲痛到极为悲痛的过程。先是感受哭的时间长,接着体会不停歇,然后是哭的程度,进而体会痛彻心扉的悲痛。在理解点明全文寓意的那句话时,先是分清句子层次,然后理清悲痛原因,再由学生质疑,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体会“坚贞”的意义。在感受文言文时,先是聆听老师的范读再自己读,感受古老文言文的韵律。一次又一次的有重点的读,每一次读的感悟重点都不一样,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层次美、节奏美、音韵美,这样的朗读训练,能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三、正确朗读,养成习惯
  
  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四、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朗读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齐读、个别读;学生感兴趣的有:引读、表演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配乐读等。
  在讲解《爱国将领邓世昌》一文时,不管是老师范读,还是采用比赛读,学生都很难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慷慨激昂的豪情。因为学生对甲午战争这段历史一无所知,要想读出英雄气概相当不易,直到学校吕主任讲了这节公开课后,我才茅塞顿开。她在上课时让学生读通文章后,适时地播放了当时战争的电影短片:在硝烟四起的茫茫大海上,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敌舰“吉野”号,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那场面惊心动魄,使人身临其境,激情在顷刻间燃烧起来,在这个时候,指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处境和心理进行换位模仿,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他们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学生一起朗读,这样做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3.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通过以上几种朗读方式的指导,就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朗读水平有质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中,让我们用朗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爱美的情操吧。
  
  六、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请学生试读“这是一棵大树”这句话,并提醒他们重读音节。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两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更深了。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