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怎样丰富语言的积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
 

怎样丰富语言的积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06-14 04:13:39 影响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16-02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积累与运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具体来说要从诵读、品悟、运用等方面人手。
  一、狠抓“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因此,教师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从而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一)创设情境“读”
  例如,笔者在执教《陶罐与铁罐》时,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境:课本剧《陶罐与铁罐》配音演员招募!学生由角色朗读变成了角色扮演,通过灵活多变的朗读和表演,不仅让学生读出了语气,还让学生理解了陶罐与铁罐各自的特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纵横比较“读”
  通过有比较的朗读,使学生对文本内口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黄秀莲涵的解读在语句的增删、变换中豁然开朗,同时在比较中体味增删、变换的妙处,认识语言的精妙。在比较朗读中,词句的优劣一目了然,达到选词知文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将《老人与海鸥》一文中“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删改成“它们站立不动,静静地为老人守灵。”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充分地感受到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三)全情投入“读”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人情入境地读。每当上到情感突出的文章,在学生朗读时,笔者会时而摇头晃脑,时而紧皱眉头,时而眉开眼笑,甚至手舞足蹈。在言传身教下,学生都全情投入课文情节里,分角色朗读、表演,在老师的感染下放开手脚,大胆演绎。
  《老人与海鸥》是一篇体现人与动物真情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学习“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这几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尽快地理解老人对海鸥的无私关爱以及老人与海鸥的配合默契,先让学生观看老人照顾海鸥的相关图片,而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片段。当学生读到“呼唤海鸥的名字”一段时,笔者会双手拢住嘴,撮起嘴巴亲切地呼唤;当学生读到“喂海鸥”一段时,笔者会随手拿起身边的道具,边做老人“边走边放”的动作,边做海鸥顺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老人对海鸥的关爱,在读中想象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在读中感悟老人与海鸥的深情,他们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狠抓“品析”。深化语言积累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在鉴赏好词佳句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一)品词
  课文中优美词语很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积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词语,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语,还有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警句等。学完每篇课文后,要鼓励学生把诸如此类的词语摘抄一遍。对于课文后“朗读课文,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这样的练习题与“日积月累”这一版块,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起来。
  (二)品句
  一品用词准确的句子。课文中有许多画龙点睛的词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加、减、换、调等形式引导学生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挖掘其蕴涵的意义。如《老人与海鸥》一课中,“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一句中的“扑”字就。是一例。教学时,可采用换词法将“扑”字换成“飞”、“涌”等,然后进行比较,悟出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扑”字不仅写出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更能让人感觉到海鸥们那种悲痛、无奈、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品表现力强的句子。这些句子多半是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
  三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积累这样的语句,不仅能使学生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品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这些句子多半是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等。这些句子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应在学生初步领会意思后再让他们品读摘抄,学生在品读摘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储存库”。
  三、狠抓“表达”。在运用中积累
  积累语言是为了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使语言内化,完成语言知识的建构。
  (一)创情景,促说话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灵活设计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1》这篇课文时,由于孩子们观察的局限性,对田野里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大雁南飞以及树林里那种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山河壮美的景色没有足够的感官认识,理解起来很困难。为此,笔者专门下载了相关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对秋天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而后让学生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画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这些成语,积累了这些词语,此时再让他们说说秋天的美丽景色,效果就好多了。
  (二)找空白,促想象
  在语文教材中,会留有令人思考的空白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进行创作补白。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中“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老人的遗像的时候,它们大声地呜叫着……”,笔者紧紧抓住“它们大声地呜叫着……”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诉心声:海鸥在对老人说什么呢?学生借着哀伤的音乐打开了自己思维的闸门,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脱口而出,有的说:“老人,您为什么这么久不来?而来了又一动不动的?老人,您回答我呀!难道我们再也听不到您亲呢的呼唤了吗?再也得不到您的爱抚了吗?老人,我们想念你呀!”有的说:“爷爷,您今天终于来了,可为什么一动不动呢?我们还想听着你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呀!”有的说:“爷爷,您怎么啦?您为什么不再呼唤我们啦?难道我们再也感受不到您对我们的呼唤了吗?难道我们再也吃不到您那香甜的饼干丁了吗?难道十几年的深厚情意就这么结束了吗?请您多待一会,我们的心里是多么想把我们的爱带给您呀!您慢走!”小小的空白处,竟然给学生带来这么丰富的想象,他们竞然蕴藏这么充沛的情感,真是收获不少。
  (三)抓“小练笔”,强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的结尾写得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笔者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四)设拓展,深巩固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鼓励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拇指姑娘》;学完《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后,鼓励学生读原著。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
  如课文《桥》一课,文中描写洪水的精彩语句很多,有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有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还有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笔者先让学生品读、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句子所包含的情感,然后布置学生摘录这些句子,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的雨或者夏天的雨。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
  总之,诵读,品悟,运用,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定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黄鸿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