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研精阐微――数学课堂不再乏味]最乏味的数学课作文
 

[研精阐微――数学课堂不再乏味]最乏味的数学课作文

发布时间:2019-01-13 16:37:35 影响了:

  摘要: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在对学生反馈的处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论的得出过程及验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教学细节中,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 学生
  新课程理念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释周围各种实际情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例为切入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不同。
  一、倾听学生的反馈
  不能忽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教师看来再简单的问题,也不要一带而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在真正的用脑思考,用心学习了。这时应鼓励他,并将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也有,但不知怎样提出来。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
  如在《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节中,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字母能表示所有的数。在一个等式中,我用相同的数代替同一个字母,等式还成立。那么,在一个等式中同一个数就可以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吗?”经过全班同学的争议,最后由一名同学举的例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3+2=7-2就不能写成3+a=7-a,第一式两边总能相等,而第二式只有当a取2这个值时才成立,否则不成立。这就是说:一个用字母表示的公式或恒等式,把字母换成合乎要求的数,它总是对的;可是把两边同样的数换成同样的字母就不一定对了。通过这个问题,学生更深地理解了数与字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认真解决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知识的重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注重数学结论的得出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训练了思维,增强了才干。
  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节推导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自己猜测,再通过测量、剪拼、折叠等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动手验证,从感官上承认这个事实,最后从中寻找推理证明方法。这样不但解决了“满堂灌”的说教问题,也为学生日后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在问题的反馈过程中,教师不再以简单的“对”与“错”来评判学生,而会给他们阐述理由的机会,充分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表述的过程,也是对思路整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明朗深入,同时也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成果总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讲得再好也会出现“教师讲完了,学生仍不会”的现象。这就必须重视学生在广袤的背景下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在生活中理解感悟数学
  当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用处时,他们的求知欲必然会被激发出来。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知识融入到现实背景中
  如在学习《打折销售》前,让学生到商场去寻找一些有关标价(原价)、售价(现价)、打折、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实地考察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录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以及所获得的二到三条信息。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调查性作业,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为这节课的教学预设了一个好的开端。这样,学生不但学起来热情高涨,而且理解掌握的也特别准确。
  这就是把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作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还很好地服务于生活。这样不仅能激起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也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能力。
  2.在实际背景中验证解法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
  对问题的解答不能仅局限于求出结果,还要对其过程及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父子两人,爸爸32岁,儿子5岁,问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十倍?
  设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十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
  32+x=10(5+x)解得:x=�2。
  x怎么会等于�2呢?是方程有问题,还是计算有错误?都不是。“�2”是说两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十倍。事实上,两年前爸爸30岁,儿子是3岁,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十倍。你列方程时可没想到,爸爸的年龄只有在过去才能成为儿子年龄的十倍。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方程比我们想得更周到,它能够提醒你有什么疏忽和漏洞。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周密性,这就是数学不容忽视的魅力和作用。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中的思维美、抽象美。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反映了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从形的直观感受数的有趣,由数的规律感受形的美。学生通过学习、使用后可能会想“数字这么枯燥,反映的图形却这么美”,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在探求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在《变化中的鱼》中,把一组枯燥的数在直角坐标系中依次连接起来,就勾画出一条美丽的鱼。这是多么神奇呀!数学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逐渐地认识。
  新课程中的素材来源于现实。教师通过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同时也要注重教材对学生的探索、猜想等活动的引导和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正如法国教育家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参考文献:
  [1]张明�,关文信,李惠.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
  [3]谈祥柏,张景中.数学游戏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