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什么是审题立意 [回归词语,,准确审题]
 

什么是审题立意 [回归词语,,准确审题]

发布时间:2019-01-26 03:48:03 影响了:

  词语是构筑语言大厦的砖石,是解读语义的基础。沉入词语,充分解读词语的含义,我们才可以理解短语、句子、文段、篇章的意旨。作文审题,本质上就是对短语、句子、文段的理解,而后在此基础上确立文章要表现的主旨。回归词语,以词语为突破口,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词语是对主客观世界的反映。概而言之,词语反映的是自然事物和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生活现象和人们对生活的感情体验,社会现象和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人的言行举止、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人与外物之间的关系等等。根据词语所反映的对象,我们可以把握作文题目的指向性,明确文章写作的要点。
  以2008年湖北高考作文“举手投足之间”为例,略作阐述。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扶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在这道命题作文中,“举手投足”是一个关键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反映的是人们日常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进一步思考,“举手投足之间”可以表现出一个人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的处世态度,折射的是人的内心世界、道德情操。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文章在内容上重点要表现人物的日常言行举止,在主旨上重点要凸显人物内心世界、道德情操。
  任何一道命题作文都是由词语构成的,审题就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从逻辑学的角度讲,任何词语(概念)都包含两个要点:含义(内涵)和范围(外延)。“含义”是指词语的本质特点,是一个词语区别于另一个词语的依据。“范围”是指词语包括的对象。
  怎样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词语的范围?准确地说,每一个词语(实词)都有含义,词语的多项含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或比喻方式产生的。通俗地说,词语的引申义可以理解为用以表现甲事物词语也可以用来表述乙事物。具体一点说,一个词语可以表现自然事物,往往也可以用来描述社会、生活、人、人生等其他不同的对象。
  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传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递”的含义是把一种东西一个接一个的传递下去。从自然的角度:太阳把光和热传递给了万物,土壤把养分传递给了草木,风儿传递了种子。从人的角度来说:爱心需要传递、责任需要传递、民族的精神(爱国、自强自立、美好的道德品质等)需要传递。知识文化、技艺经验、汉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传递。抓住词语的引申义,我们就可以明确文章可写的内容,从而拓展文章的表义空间。
  词语的比喻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比喻带有延展性,一个词语可以比喻成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事物、一种现象等,可以喻指不同的人、事、物、景。2008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春来草自青”这个题目,可以比喻成“功到自然成”;也可以比喻只要有准备,自然就会得到机遇等;也可以说,自然的规律是无法抗衡的。抓住比喻义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的空间。
  此外,代词具有指代性。在含有代词的作文命题中,要注意把握代词的指代对象。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题中“你”是一个代词,可指代不同的人、物,也可以指代一种精神、一种品格等等。
  明确了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就自然明确了词语的范围。词语的范围是指词语包括的对象,有些词语包括对象广泛,有些词语包括对象相对狭窄。对于范围广泛的词语,化大为小,从中选择一点或有关系的几点来写,切忌杂糅。
  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词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一个词语与另一个词语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把握了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题意思。词语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对立统一关系、修饰限定关系、解证关系等。把握词语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地、深入地理解文题的关键。
  就话题作文或命题作文而言,题目的呈现形式往往有四类,下面我们就不同类型的话题作文或命题作文作一点具体的阐述。
  一.词语类文题
  文题是一个词语。如“忙”“母语”,题目的特征是宽泛,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操作平台。在审题上要理解含义,明确范围,注重联想,多方面思考,补出相应的内容,使题目的含义明确完整。如:“忙”,忙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忙什么呢?忙于名利,忙于工作,忙于助人等。所以,“忙”表现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追求。
  二.短语类文题
  文题是由两个词语构成,词语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要学会将词语类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迁移过来。
  在偏正式短语中,前一个词是修饰词,起限定作用,明确规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后一个词是中心词,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审题的要点是:抓住修饰语,明确写作的范围;抓住中心词,明确写作的重点。如“心灵的选择”,“心灵”二字起限定作用,必须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经过心理斗争才做出的一次选择。“选择”是写作要点,到底选择了什么。如昭君选择远嫁塞外,司马迁选择隐忍苟活,陶渊明选择辞官归隐,都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感情斗争和内心的矛盾冲突的。
  三.句子类文题
  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短语(姑且称之为“句子”),句子是词语构成的,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审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特别是句子中的比喻词或代词,进而深入地、多方面把握句子的意思。
  2005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是“今年花胜去年红”。在题目中,“今年”与“去年”并举,即表明了时间。“胜”,胜过,暗示了要运用对比的手法。“花”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比喻自己的学习成绩、家庭的收入状况、父母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社会风气的好转等等。对于复杂的短语,要化句为词,逐词推敲每个词语的含义,又要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旨。
  2007年天津的高考作文题是“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是代词,可以指代很多内容。“常”,时常、经常,非一日两天。“嘴边”,即成了口头禅。言为心声,这“一句话”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处世原则,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四.关系类文题
  关系类文题的特征是由两个词语或短语组成。审题的要是:抓住关键词语,充分理解两个词语的含义(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越具体越好),辩明词语之间的关系(对立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确立文章的主旨。
  2004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一道典型的对立统一式的关系类话题,关键词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重点写一方面,次写另一方面是可以的,但辩证地分析二者的关系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总之,明确词语反映的对象,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辨明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审题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从本质上讲,作文的审题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思维的广度,考虑得全面些;注重思维的深度,考虑得深入些;注意思维的灵活性,善于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此,才可能真正解决好审题的问题。
  
  李林,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枣阳。本文编校:左晓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