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道理 [让学生的语言“动”起来]
 

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道理 [让学生的语言“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1:00 影响了:

  〔关键词〕 作文;运用词语;修辞;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37―01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指有文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分为三个评分点,一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二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三是文句有意蕴。在评分过程中,发展等级采用的是“一点评分法”,即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依实记分,直到满分。那么,学生只要在作文答卷中专心于“有文采”这一点,努力突出这一点,就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
  
  一、准确、巧妙地运用词语
  
   1.巧妙地运用动词,能使人物、景物鲜活起来。动词不仅能够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和景物,而且能够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中国古代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推敲”的故事就是运用动词很好的范例。
   2.准确地使用形容词,拟声绘色,摹形状物,把事物、人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真实地描写出来,给人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如朱自清的散文《河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曲曲折折的河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段文字中,“曲曲折折”写尽了河塘的形状,“田田、婷婷、层层、袅娜、羞涩”等形容词的运用,写尽了荷花的风致,道出了河塘的朦胧、幽静之美。
  
  二、灵活运用多种句式
  
  写文章最忌从头到尾都是陈述句,使人读一篇文章就像喝了一碗白开水,无滋无味。正确的做法应该灵活地运用各种句式,从语气上来讲,可用的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从结构上来讲,可以运用整句、散句。从字数上来讲,可以变换运用长句、短句等。
  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中:“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段话有长句,多达近二十个字,有短句,仅仅两三个字;有整句,也有散句;有陈述句,也有感叹句,充分抒写了作者沉痛而愤激的感情。
  
  三、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让深刻的道理变得通俗。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一段文字,作者发挥自己的奇妙想象和联想,运用博喻的手法,从不同侧面对小屋的灵动和小巧进行铺排渲染,突出了小屋的神韵,也使读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拟人的主要作用是化无情为有情,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作者用“晒”、“睡”、“醒”一连串的拟人动词,烘托出了舒适、温暖的环境。
  
  四、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很多学生作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叙到底”,读来干瘪无味。其实,在记叙文、散文中,既可以使用记叙、描写,又可以使用议论、抒情;在议论文中,既可以使用议论、抒情,又可以使用描写、记叙。“有文采”的关键在于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许多学生在高考作文时喜欢写议论文,在文中也喜欢引用一些历史故事作为论据,但就是只采用叙述的手法,语言显得很平淡。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叙述历史故事改为描写历史故事,就会使学生文章的语言鲜活,且具有感染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