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落墨有痕】落寞
 

【落墨有痕】落寞

发布时间:2019-01-30 04:23:25 影响了: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落墨有痕。   从没有想过自己会与“名师”有什么关联,懵懵懂懂、稀里糊涂一脚踏进东洲中学的时候是这样,感觉好玩而在我的教学实验田里东捣腾一下西捣腾一下的时候是这样,一张张证书落在无知无觉的我的身上的时候是这样,就是申报“南通市名师第一梯队培养对象”的时候,也只当是跟以往的这些或那些评比一样,拿一张证书而已。然而,一头撞进一梯队以后,发现,这回与以往的任何一次甚至跟想象的都不一样――真的,在培养。
  规划――五年中,就阅读了导师团的五份规划,也依葫芦画瓢策划了自己五年,然后一项项地做,一样样地落实,以免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交不出作业而愧对辛苦的自己,愧对关心我的导师,愧对默默注视着我前行的领导。而事实上,导师团五年来从未间断的年头、年中会议以及年终考核,又何尝不是一种规划呢?是的,极应该感谢这些规划――在紧赶慢赶中,一下子就理清了、也一下子拉直了我成长的路线,让我知道每一年必须做什么,每一天该怎样度过。而“答应了就要做好”的自我约定,让我一次次飞蛾扑火般撞进了自己设计的套中,不得出来,也不曾想过出来。曾记得2006年的规划中,导师团就向全体一梯队成员提出了“在为一梯队成员而建的‘南通教育博客’中注册建立博客”,于是将“建博容易养博难”的恐惧、担忧全部抛向九霄云外,奋不顾身地一头栽了进去,第一个注册了自己的博客,然后兴致勃勃地以每天写三篇日志的速度扔上去,没过几天,点击率以我意想不到的速度“噌噌”上窜,而且看着那些个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的跟帖回应从自己的博客中土生土长出来,那个兴奋劲儿啊就别提了,愣是把我自己熏得一天要看好几遍。而让我更加兴奋的,由此我积累了很多教育、教学的断想,哪怕只是只字片语,哪怕横七竖八,也足够汇聚成一种思想。而更加让我乐此不疲地发誓将博客进行到底的,是因为写博客而形成了一种积极思维、及时记录、深度追问的习惯。习惯这东西,一旦养成就真不好收回了。不就是吗?一节又一节的展示课不就这样生动了,“审美人生教育”主张不就这样提炼了,《人民教育》上的长篇大论不就这样写出来了,《给孩子喜欢美术的理由》不就这样出版了。
  阅读――我喜欢,是因为我享受由此带来的安宁。安宁就好,阅读便随心所欲,漫无目的。从来以为这纯属私人爱好,与他人无关。没想到,导师团就极在意阅读,读什么书,怎么读,读到了什么,旁征博引、追问到底,我们常折服于各位导师的博识,也暗暗较劲:下次一定不被你问倒。阅读,直接指向我们的成长。于是按着导师团的要求将阅读不仅写进了规划中,还写读书笔记,还开读书交流会;不仅专业阅读,还要海量阅读,不仅导师张炳华要求我:“既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导师严清也鼓励我:“即使晕也要读”,团长何广余也指引我:“你应该加紧读美学类的书”,导师郭志明也叮嘱:“泛读和精读要结合”……于是开始啃《美学》、《美学散步》等,艰涩的文字读起来很晕但咬着牙、发着狠坚持,发现坚持的结果是理解了一二,而后就有了想再读再理解的欲望;读《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等,让我看到了艺术教育的另一方风景;读《情境教育的诗篇》等,在领略了名家教育理想的同时,也知道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总有鲜为人知的、大量的、艰辛的付出;读中外美术史,美术与历史发展的唇齿相依也就慢慢烙刻在脑海里……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之后,阅读,随心而动,境由心生,也意犹未尽。
  研讨――已经不记得自己参加过多少次一梯队的研讨,有中学大组研讨,有中学文科小组研讨;有阅读研讨,有主张研讨;有群体发言式的研讨,有点着名儿的挨个儿发言;有针对群体发展的研讨,有针对个体发展的研讨……研讨――拨动、撞击、触发,一股脑儿涌来,难以应暇却毫不犹豫地也一股脑儿担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咀嚼与消化,凝神专注地思考,连喝一口水都觉得麻烦。记忆中最留恋的是“七都”会议上的研讨,那是一次直追云端的研讨――关于每一个一梯队成员教学主张、教学风格的构想与确认。虽然,早在2006年11月17日召开的南通市名师培养工作第一次会议上,就从王笑君局长的讲话中直面了“教学主张”,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就如仰望夜空中的颗颗星子,可望不可及。但因为导师们的“有言在先”,我还是在会前做足了功课:梳理自己的点滴想法,翻阅自己的论文和课题成果,汇聚撰写了报告,这一过程就像小时候要向尊贵客人显摆一下,翻遍了自己所有的口袋、抽屉,用所有零用钱做了一条花裙子一样。也许太在乎过程了,而忘了结果了。汇报因为“裙子太花”而不知所云。但也正是这第一次严格意义上关于教学主张的讨论,也正是我有足够的勇气向导师们“晒”出自己的认识,我对我的美术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导师们的耳提面命让我追寻: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我有点无序。我能做的就是看书,为它的诞生作一些文化准备。“只有将教学主张根植于文化品位之中,方才会成为一口清澈的水井,有开发不完的资源。”(成尚荣在“七都”研修活动中的报告《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的追求》)我希望等潜思默修之后,再亮出自己,与高人对话。在几次找导师严清,进行诊断、把脉之后,2008年8月13日上午,导师团朱嘉耀团长与姚侃、何广余、汪乾荣三位副团长以及曹津源、郭志明两位导师,会同我的导师张炳华,一起听取我的报告,并进行再次专题研讨。我在导师们搭建的天梯下,渐渐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子――“审美人生教育”,并开始慢慢地、一步步地在靠近、靠近……
  展示――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我和我。真没有想到,导师团对我如此信任,将我定为一梯队中学组作个人教学主张展示的第一人。不容自己深思熟虑,便一伸手就这么接下了这不轻的任务。随后的那些日子里,把每一根神经都拨弄了好几遍以后,做了一个策划,然后就一次次拨打何团长的电话请教,那纷繁的打扰在我看来都觉得麻烦,但团长们照单全收,并鼓励我说:“我们不怕接电话,也不怕任何麻烦,你呢,也不要怕沟通,可以跟我们沟通,也可以跟张校长沟通,只要把展示做好就行,礼多人不怪啊!”于是,上课、写主题报告、设计展板、做演示文稿……干得不亦乐乎,有自己的长辈在一旁指引前行,还有什么可后怕的呢?很多次灵感迸发,很多次欣然而笑,很多次蠢蠢欲动,但又很多次被自己新一层的审视与反思所淹没。于是,推翻了,重来――力求知识和课堂同在,孩子与我同在,美与生活同在。否则,这样的展示活动很可能让人们更是让孩子看到我一个个断裂的表演,这将何等悲哀。累吗?累!苦吗?不苦!好开心!真诚朝向教育的人,是不可能觉得这些是苦差事的。史上最难的战争,就是和自己作战,我感觉自己越战越勇,希望,再来一次。
  工作室――摸着石头过的感觉,有趣,但也步步为营。也不知什么时候起,身边开始聚集起一群“相同尺码”的人,只为一个共同的愿景――做一个好教师。2009年年底,海门,一个总能产生惊喜的地方又给我和我们这一团队一个惊喜,那就是将我们团队从“民营”转为“公办”,成立“审美人生教育”名师工作室。“脚踏实地,做好它。”我郑重向自己宣誓。于是现学现卖,将导师团的工作照样搬过来:做年度规划,做读书漂流,做课题研究,做专题研讨、做年度考核……也告诫自己:搬来的还一定包含导师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亲和的带徒风格。我希望自己:帮助每一个成员渐渐从混沌的自我中翻腾出了那么一点“自我意识”,让每一个成员都呈现出个性十足的思维之光,然后,辐射开来,让他们周围也云集起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我们的幸福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于是,每月一事,不懈怠。
  导师――不得不提的前辈们,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的前辈们。导师们看着我进入一梯队后的步步紧随,说:“铁梅找到家了,欢迎。”听了这话,内心一声嘭天巨响,“哐啷当”的回声震出了我一串心泪。知我者,莫若己也。在我的教育博客里,记录着与导师团长们最平凡的一次接触,那是2007年11月中旬,为在11月20日即将举行的“名师之路”大型教科研活动中发行我们一梯队的文集,团长朱嘉耀带领团长们在短短十二小时内校对了五百多页码、近四十万字的书稿。一字一句都要从眼下走过,还要精确无误,这是速度和毅力的较量。谁看到了这样的场景都会感动不已:朱团长――微低着头,笔尖轻点着书稿上的每一字,连每一个标点符号也绝不落下;何团长――时而带着老花镜趴在桌上细看,时而摘下老花镜、嘴里咬着笔尾背靠着椅子“远观”,一发现问题便敏捷地趴下圈点;汪团长――以“双枪老太”为榜样,左手翻阅原稿,右手同时翻阅校对稿,眼睛以“扫描仪”为标准,不时地用夹带上海口音的南通话说“这里错咯!这是不对的!”唐团长是闲不住的人:“朱校长啊,有没有这个词啊?”“老何啊,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啊?”字字句句,细细斟酌……所以,每一次见到他们的身影,每一次听到他们的电话,甚至每一次想起他们,内心深处总被温暖、柔软包裹,我渴望一直拥有,并精心呵护,就像小时候精心呵护手中的棒冰一样。
  ……
  执腕运笔,时快时慢,或浓或淡,落笔之间溢满了快乐,但也时不时折射出挥之不去的焦虑,但这不就事实嘛?不就是生活吗?每一笔不都有了该有的样子了吗?落墨有痕――这是我最想看到的,相信也是导师们最想看到的。
  超喜欢央视记录频道的广告词――路为纸,地成册;行为笔,心当墨。喜欢,是因为总觉得它映照着我心灵深处最温情而又坚毅的那部分。
  (陈铁梅,海门市东洲中学,226100)
  
  导师点评:
  陈铁梅似乎是随性地走进南通市名师培养第一梯队,但却是以惊人的勤奋和执着完成她的追赶和超越的。这一点,在她的《落墨有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书、磨课、“养博”、写作、交流、研修,陈铁梅为成长忙碌,但她的忙碌却并不盲目。她的方向感很清晰,无论是对于专业成长还是学术研究,无论是对于教育行走还是人生修为。同时,她又“拔节”得很“艺术”,很美,她的叙事清澈、纯净,又摇曳多姿;她的文字通透、晓畅,又唯美感人。落墨处,已自成画。陈铁梅真的让人刮目相看,《人民教育》上那篇《这一扇窗,极为重要――关于“审美人生教育”的思考》,读来仿佛能听到她前进的足音。
  陈铁梅,你让导师们欣慰,同时无疑对你有更高的期待。
  
  (严清,南通市教育学会,2260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