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加快出版发展]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政策论文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加快出版发展]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9-02-13 04:30:50 影响了:

  当前,金融危机仍在影响全球,涉及各行各业。中国出版业要克服危机,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在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深入挖掘自身优势,不断激活国内民众消费潜力,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出版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经验,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与全球同行共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作出应有贡献。我想,这也是今年论坛以“金融危机下的出版策略”作为主题的用意所在。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状况和进一步的应对策略。
  
  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状况
  
  今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以一己之力战胜这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出版业发展形势严峻,世界上一些出版强国出现了严重衰退,中国出版业同样受到了严峻挑战。2008年中国出版物出口量减少超过1/5,出版物发行网点同比减少3.59%,印刷企业数量锐减。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国出版业在中国政府“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政策的指导下,正确判断形势,形成了在金融危机条件下推动出版业科学发展的思路:一方面,实事求是地面对出版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产生的突出问题,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另一方面,运用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规律和特点,抓住金融危机所蕴含的重大机遇,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加快出版产业发展,加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出版“走出去”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出版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出版业的影响,我们始终将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取得较好的成绩。2008年,中国出版业表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共出版图书27万余种,总印数近70亿册(张),定价总金额791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1.03%,总印数增长10.21%,定价总金额增长16.95%。与此同时,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型出版业态飞速发展。截至2008年12月,中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营业规模达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已经同传统出版业平分秋色。今年上半年,中国出版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业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二)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中国出版业实现较快增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近两年中国政府不断增加政府财政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主要有两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快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70%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民的阅读条件非常差。为切实改善农民的读书条件,2008年中央财政拿出6亿多元人民币,加上地方政府的投入,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所有64万个自然村的每个村都要建设一个“农家书屋”。二是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工程。为积极响应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当天,亲自与作者、编者、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号召全民阅读,全国各地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出版企业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扩大图书销售,刺激出版消费需求。这两项具体措施,有效拉动了出版业的消费需求,积极冲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震荡,扩展了出版业的发展空间。
  (三)出版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出版业是世界出版业的一部分,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各国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审时度势,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提升了“走出去”的水平,扩大了“走出去”的影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3年多来取得显著成绩,共资助出版中国图书翻译项目990种、1381部,涉及36个国家、21种语言、156家出版社,推荐目录的图书已达2000多种。2008年以来,中国出版“走出去”又有一些新特点,开始从版权、产品“走出去”向版权、产品、企业、资本等多元化“走出去”迈进。以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自2006年以来,累计输出版权合同意向达724种,其中向非华文地区输出数量占输出总量的43%;年图书实物出口达千万美元,文化产品、文化装备以及服务外包业务年收入额近3亿美元;在俄罗斯设立的印务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达2000万元人民币。
  
  在金融危机持续的情况下中国出版业的应对策略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向好的迹象,但是各方面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还很多,实现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中国经济虽然回升趋势良好,但根基仍不稳固,可能出现反复。中国出版业在未来的3到5年内,将致力于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快捷健康发展。这也是中国出版业和国际同行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中国出版业的领头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要求出版行业要“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发展”。围绕这个问题,我谈5个方面的内容,供国内外同行参考。
  (一)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出版业加速发展。2003年以来,中国出版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证明了哪里有改革,哪里就会有大发展。经过几年努力,一大批经营性出版发行单位转制为商业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截至2009年5月,全国先后组建26家省级出版集团公司,24家发行集团公司,全国512家经营性图书出版社中已有263家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改革为出版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根据数据显示,17家实现了转制改制的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最多的增长了300%。上市的11家出版、报业、发行等公司市值约2000多亿元,净融资240多亿元。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在继续推进经营性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的同时,将打破地区壁垒,推动出版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企业上市融资,在三五年内培育六七家资产超过百亿、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充分发挥其对出版业的支柱作用,增强整个行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我们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文化工作室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与国有出版企业开展项目和资本等多种方式的合作。
  (二)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出版业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是支撑出版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兴业”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政府对出版科技项目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加,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版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出版业的升级转型。出版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传播能力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国579家图书出版社中,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50多万种,与2007年相比增长25%。发行总量超过3000万册,收入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50%。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出现了以盛大文学公司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企业,在大众出版的数字化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在中国,金融危机与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期而遇,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科技创新对于出版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局部的、手段上的技术要求,而应成为整体的、战略上的必然选择。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重大项目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推动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出版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
  (三)通过强化管理保障出版业加速发展。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环境,也对政府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既要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又要始终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既要赋予出版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又要通过行政管理创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既要对出版企业遵守市场规则提出明确要求,又要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水平,运用政府各项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潜在活力。尤其要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坚决与各种侵权盗版违法活动进行斗争。从今年9月开始,我们将以更加严厉的措施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执法力度,组织好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行动,积极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我们还将继续推动《著作权法》的修订,研究制定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版权工作的立法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国际合作体系,建立良好的版权保护工作运行机制。与此同时,我们将通过出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对出版企业的科学管理。对于优秀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相关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其做大做强,对于经营不善、问题严重的出版企业,在要求其加快改革的同时,还将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退出市场,改变过去中国出版企业“只生不死”的局面,实现出版企业的优胜劣汰。
  (四)通过扩大需求拉动出版业加速发展。扩大需求既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方面、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新特点,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和参与文化创造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这种快速增长的精神需求,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我们将紧紧把握市场机遇,力求以优秀作品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内容服务。特别是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列为重大选题,支持和鼓励出版单位出版介绍有关经济学知识、解读金融危机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关注中小企业生存、大众理财及特定人群心理压力问题的出版物,用以普及经济知识,坚定读者信心,满足文化需求。这些贴近现实、贴近读者需求的出版物,创造了新的图书消费增长点。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力求在2009年底前建成20万个“农家书屋”。
  (五)通过加强合作共促出版业快速发展。中国是出版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这既是中国出版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国出版业共同发展的需要。2009年,我们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分别与俄罗斯、英国的出版和文化部门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唱片业协会以及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负责知识产权或版权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沟通,为中国出版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合作氛围。我们认真分析金融危机条件下的国际出版市场,进一步明确了出版业“走出去”的整体思路和主攻方向。我们着力打造有实力的外向型出版企业,扶持其在境外设立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境外出版企业合作,实现出版业真正在国外落地,做到出版产品的“本土化”。我们将继续推动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工程”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力争在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教育图书、消费类期刊、商业类期刊、学术类期刊等重点领域,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出版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为世界出版格局的调整带来了机遇,为出版资源在国际间的大流动、大融合带来了机遇。可以预见,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世界出版全球化的进程将不断加速,而中国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将有利于推动形成一个更加平等、高效、互补、共赢的世界出版新格局。我相信,我们能够与国际出版业同行一道,积极应对挑战,携手化危为机,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2009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本报略有删节)
   1345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