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书法艺术家”梁启超_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
 

“书法艺术家”梁启超_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0:51 影响了:

  摘 要: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梁启超,在戊戌变法运动流产后,时常抽余暇“驰情柔翰,遍临群碑”,替黄遵宪书写《人境庐诗序》,临写《张猛龙碑》,学习隶书,题跋金石碑版拓本三四十件,并提出“各种美术之中,以写字为最高”的观点。
  关键词:书法 书法艺术 梁启超
  
  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康有为擅书法,且写过一本轰动一时的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这有许多人都知道。但梁启超也擅书法,且艺术水准不低于康氏,这一点可能有许多人不清楚。
  清代中晚期是中国书法的一个复兴时期,大量金石碑版的出土发现,给以馆阁体僵化着的书法吹进一股强劲的新鲜空气。阮元、包世臣、张裕钊、陶浚宣、保绍基、康有为等人都起来身体力行,提倡学习碑刻中的书法艺术,张扬雄浑魄力,贬斥靡弱颓唐的馆阁体书法。一时社会上扬碑贬贴成为一种风气。梁启超就生于这一时代,早在他十二三岁时就对写魏碑出名的陶浚宣的书法异常崇拜,一次在粤秀山三君祠看到陶写的一副对联,顿时被它所深深吸引,于是萌发了研习书法的念头。但那时他的书法功力尚浅,故而对隶书、魏碑虽有接触终难深入,另为求功名起见,在欧阳询、王羲之一路的书法上花了很多的功夫,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形成其俊爽秀逸的书法风貌。18岁时梁启超通过同学陈千秋介绍,得识南海康有为先生,并入其门为弟子,学问见识于此大进。不过,当时国家形势风云变幻,他们一班知识分子正为变法图强而奔走运动,对书法这一“余事”自是不太关心。
  1898年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康、梁等人流亡日本。梁启超在日本一住十多年,期间常抽余暇“驰情柔翰,遍临群碑”,对北魏碑刻如《张猛龙》等进行系统研习,书艺为之大进。当时黄遵宪等人就非常喜欢梁的书法,认为“高秀渊雅”,非常人能及。梁启超曾为黄遵宪书写《人境庐诗序》,黄觉得“平生所宝墨妙,以此为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梁启超在日本坐不住了。11月上旬返国前夕,梁想到“世务方殷,度不复有闲情暇日以从事雕虫小技”,①于是特意抽时间临写了一通《张猛龙碑》让女儿令娴好好保存。末尾四纸还是临行前一天晚上酒醋耳热之后写就的。于此可见梁启超此时对书法艺术之热情。
  梁启超归国后,立即卷入当时纷繁复杂的政治活动中,先后出任共和党党魁,又组织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并任司法总长。其间除了1913年4月初,梁启超邀集一时名士四十余人修禊于北京西郊万牲园来吟诗作画之外,很少有暇游艺作乐。1915年,袁世凯称帝,试图求梁赞同帝制,梁启超多次上书,婉词力谏,劝阻袁放弃这一违背民意的念头。袁一意孤行称帝后,梁启超即积极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并居住沪上作暗中联络筹划。这一时期,梁以治事之外,又颇以作书自课,并题跋碑帖很多。该年年末,他还写信给朋友黄溯初,代购汉魏碑帖,有《史晨碑》、《乙瑛碑》、《东海庙残碑》、《嵩高灵庙碑》、《郑文公碑》、晋、唐小楷、《兰亭序》等十几种。也正是在这时,梁启超开始学习隶书,以《礼器碑》作为学隶的第一本范本。这段时间梁的心境非常好,每天三四小时见客做事,三四小时写文章,其他时间就用来学习书法。整天认认真真,没有丝毫疲劳的样子。用他的话说,“斯亦忧患之赐也。”②
  但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1916年的夏天,梁在政治上举棋不定,欲罢不能,“悲悯于时局”,“怆念于死生”。因而“心绪殊不宁�”,一向下笔千言的他竟至写文章也无精神。这个时候,写字作书成了他宁定心神的妙法,且比以前更加勤奋,一天常尽二十纸。
  随着书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其丰赡的历史素养,梁启超对古代碑贴的鉴赏眼光也与日俱增。搜罗珍希碑版拓本成了他日常余暇的一大爱好。1915年5月,梁启超游镇江焦山,得到焦山寺僧鹤洲老人精心拓成的零拓本《瘗鹤铭》。梁启超为此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在上面大加品题。1916年秋天在广州,梁启超又罗致到汉魏碑帖十多种,其中有清初拓《魏公卿上尊号奏》、黄小松旧藏《裴岑纪功碑》、明拓《石鼓文》、清初旧拓《晋吕太公表》等珍贵拓本。在短短的1917年底与1918年初,梁启超题跋金石碑版拓本三四十件,字字玑珠,有史料考证,有书风源流,有版别鉴赏,可谓洋洋大观。
  那几年梁启超与著名书法家兼出版活动家陈淑通先生过从甚密。陈针对梁写字不悬臂的缺撼而劝其悬臂作书,认为“每日宜悬臂作大篆,且暂不为酬应之作,颤久必可定,不足虚也。”③梁启超接受了没有,我们不太清楚,从其传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约略看出,梁不擅悬臂作书应无疑问。他的大字作品似乎没有。1917年前后,梁启超得到一部《宋拓游相本淳化阁帖》,当时误以为是明刻佳本。梁对此本喜爱有加,请陈淑通帮忙在上海书坊影印出版,以图广为流传。后来梁似乎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广为流布。
  20年代以后,梁任公先生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书法艺术也日臻化境。1923年,梁先生闲居翠微山期间,曾写有《稷山论书序》一文,针对晚清以来尊碑绌帖的风会,认为见仁见智还是兼收并蓄为妙,撇开碑帖之争,而以提高线条美为书法的准则。“字为心画,美术之表见作者性格,绝无假借者,惟书为最。然则书道之不能磨灭于天地间,又岂俟论哉。”④对中国书法艺术予以极高的评价。
  第二年由梁启超等社会名流发起,在北海筹备成立蔡松坡图书馆,以纪念护国军将领蔡锷。由于经费短缺,梁先生于是有卖字筹款之举,一时各届人士争相购买,非常踊跃,为图书馆解决图书经费作出了很大努力。
  1925年正月前后,梁启超品题碑帖之兴大发,洋洋洒洒地对150多件汉魏碑拓题跋一番,内容涉及金石鉴定、历史考证、艺术品评、风格渊源等各个方面。这些题跋内容成为研究中国书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
  1927年,在北京清华大学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上,梁启超作了题为《书法指导》的讲演。他指出中国写字之美是独特的民族之美,并总结出写字有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个性的表现等诸要素。同时还点到了计白当黑、协调统一、书法的不可重复性等内容,并提出“各种美术之中,以写字为最高”的观点。⑤在书法理论领域的上述观点,可谓独树一帜,且有世界性眼光。
  梁启超书法作为其人格性情的一个映射,随着岁月的推移,并未损失一丝光眩的魅力。他的书法虽无康有为之魄大雄伟,但质实清俊,神采奕奕。如见其平易近人学问淹贯之丰采。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说得好:“南海先生个人用笔结体,虽努力在点画间求苍莽雄奇效果,无如笔不从心,手不逮意,终不免给人一芜杂印象。……反不如梁任公、胡展堂同样是广东人,却能谨守一家法度,不失古人步骤,转而耐看。”⑥
  
  注释:
  ①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第125页.
  ②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后序.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第187页.
  ③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6页.
  ④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⑤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⑥沈从文经典.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0.7,第156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